戒米飯、麪包也沒用 低碳飲食吃錯 糖尿病風險增44%

即使嚴格戒掉米飯、麪包等澱粉,但若吃下過量不好的動物性脂肪、缺乏纖維,就可能增加糖尿病罹患風險。(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不少人以爲低碳飲食能降低糖尿病風險,但吃法不對,反而增加風險。醫師蕭捷健分享研究指出,即使嚴格戒掉米飯、麪包等澱粉,但若吃下過量不好的動物性脂肪、缺乏纖維,就可能導致身體發炎,讓胰島素漸漸失靈,得到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44%。

減重醫師蕭捷健在臉書粉專指出,最新一篇發表在頂尖期刊《糖尿病照護》的研究,追蹤近20萬人長達30年,給所有長期進行低碳飲食的人,敲了一記警鐘。若用錯方法,低碳飲食不但不能預防糖尿病,反而可能讓風險增加。

蕭捷健透過舉例方式解釋研究,一位男子爲了減重,非常嚴格地戒掉米飯、麪包,早餐爲培根加奶油咖啡,午餐是牛排淋上起司,晚餐吃炸雞,他認爲自己沒碰澱粉,一定健康。而另一位女子,雖也減少精緻澱粉攝取,但她用橄欖油和酪梨來補充好油,用豆腐和魚肉來攝取蛋白質,並吃大量的蔬菜和一小份糙米飯。結果這份哈佛發現,男子得到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44%,女子的風險則降低了16%。

蕭捷健指出,若採男子的食用方式,短期內可能在體重計上有改變,但身體內部卻會因爲吃下太多不好的動物性脂肪、缺乏纖維,導致發炎、胰島素失靈。

蕭捷健建議,可以「蛋白質升級」,把一半的紅肉換成植物性蛋白,例如牛排換成香煎豆腐、培根換成毛豆,能讓身體更清爽;再來是「油脂升級」,用橄欖油、酪梨、堅果等好油,來取代奶油、豬油和各種加工油品,讓油變成身體的潤滑劑,而非敵人;「碳水也要升級」,精緻澱粉換成全穀物,選擇富含纖維的糙米、藜麥、地瓜、豆類,幫助穩定血糖;最後是注意「低碳平衡」,高碳、大餐隔天,可以低碳一天不吃澱粉,來排除身體的多餘糖分。以高品質、植物性蛋白爲主的低碳飲食,是讓人活得好、血糖穩的真正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