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故宮特展」遭抗議 李遠:中華文化本來就屬臺灣一部分
▲故宮在「捷克國家博物館」舉行特展,傳出場外有人舉中國旗抗議。(圖/記者林育綾攝)
記者林育綾/布拉格報導
國立故宮博物院首度前往「捷克國家博物館」舉行《故宮文物百選及其故事》特展,不過12日開展當天,傳出有人舉着中國國旗在館外抗議,表示「臺灣不應該將中華文物當作自己的東西」。對此,文化部長李遠迴應,中華文化本來就屬於臺灣的一部分,而且文化也不是不動的「固體」,放在自由民主的島嶼上發展、詮釋,已經跟在帝王獨裁思想的環境大不同,不懂爲何中國總是將文化當作工具。
▲捷克國家博物館總館長盧卡其(Michal Lukeš)(左)、故宮院長蕭宗煌(右),共同促成翠玉白菜等文物在捷克展出。(圖/記者林育綾攝)
《故宮文物百選及其故事》12日在捷克國家博物館正式開展,展出「翠玉白菜」、「清明上河圖」等上百件珍貴文物,也是故宮文物首度登上歐洲。文化部長李遠近日也爲了「2025臺灣歐洲文化年」先後拜訪法國、捷克,尋找更多文化交流及合作機會。
●故宮特展遭「抗議」
李遠12日晚間到「哈維爾圖書館」與臺灣、捷克作家進行座談,會後有捷克的出版人提問,聽聞故宮特展開幕時,有人舉着中國國旗在捷克國家博物館外抗議,認爲臺灣不應該將中華文物視爲「自己的東西」,詢問李遠作爲文化部長對此事的看法。
▲文化部長李遠、臺灣作家陳思宏,到「哈維爾圖書館」與捷克作家進行交流對談。(圖/記者林育綾攝)
李遠表示,臺灣對文化一直都是包容開放,中華文化本來就屬於臺灣的一部分,而且文化也不是一個不動的「固體」,當中華文化繼續擺在一個獨裁、帝王思想的環境中;跟放在一個自由、民主的島嶼發展50多年,有了獨特的眼光詮釋,這兩種文化發展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他進一步說明,一直不太理解爲何中國總是將「中華文化」當作自己的「工具」,如果有人瞭解歷史,破壞中華文化最嚴重的就是共產黨,包括把文字改成簡體字,還破壞大量的古蹟,卻在隔了那麼久說中華文化是屬於他們的,好像文化對他們來說一直只是一個工具,這一點他始終無法理解。
李遠語畢後,也獲得在場聽衆滿堂掌聲喝采。捷克的主持人則說,其實捷克人至今也在尋找「自我認同」、「我們是誰」,希望在未來,能吸引外國人來訪的目的不只是「捷克啤酒」,還會有更多。
▼李遠在座談被問及如何看中國抗議,他的迴應獲得滿堂掌聲。(圖/記者林育綾攝)
▲故宮「翠玉白菜」首度登上歐洲。(圖/記者林育綾攝)
●故宮轉型4階段:找到跟當代人的連結共鳴
故宮院長蕭宗煌也說,能理解很多人聽到「故宮」心裡總會有疙瘩,因爲故宮原始建築在北京,但故宮的發展從史實、史料、史觀來看,可以分爲4階段。第一階段從北京故宮開始,文物由「皇室收藏」轉變爲「公共可欣賞」,跟世界上很多國家博物館發展很相似,這時期約是1925年到1948年左右,直到1949年國民政府遷移至臺灣。
第二階段是「北溝時期」,1949年後在臺灣臺中霧峰區「北溝故宮防空隧道」初步整理文物,並逐漸有小規模展覽。第三階段是「外雙溪時期」從1965年到2000年左右,此時發展相當好,但經常以「編年史」、「歷史時間軸線」的方式展示文物,這樣的方式卻逐漸讓人跟文物產生距離感,也有「展覽換湯不換藥」的錯覺。
▲故宮在捷克的策展,打破過往以「歷史時間軸線」的策展形式,而是透過當代視角,呈現新的策展脈絡。(圖/記者林育綾攝)
因此故宮現在來到「第四階段」,也就是從2000年後至今的「轉型時期」,這個階段不再只是以編年史、斷代史的方式展示文物,而是透過新的策展脈絡與當代視角,讓觀衆在歷史文物中,找到與「生活連結」的共鳴。
蕭宗煌舉例,像是故宮曾以「阿哥上學去」爲策展方向,展示出皇子的教育,學生們來看,比對「皇子的課表」跟自己的差異,連結感很強。還有「公主駕到了」特展,打破很多人以爲「公主很幸福」的想像,理解到古時的公主還肩負和親任務,會理解到也會理解他們和現代人一樣有煩惱。
●故宮以「全民的公共博物館」做自己
蕭宗煌說,故宮文物在1949年隨着國民政府遷徙來臺,這是事實,因此「史實」不變,但「史觀」會隨不同時代與角度而轉化,這也是「新故宮計劃」最核心的方向。無論外界如何定位故宮,北京、香港都不是我們要在乎的重點,位在臺北的故宮要持續以民主社會、「全民的公共博物館」角色前進,「我們就是做我們自己」。
▲清朝皇帝畫像搭配「獅子」文物,呼應捷克國會以「獅子」象徵勇氣、威嚴形象。(圖/記者林育綾攝)
因此這次故宮到捷克展出,也特別結合捷克的在地生活,精選有連結的文物,並用「故事形式」引導觀衆進一步探索文化脈絡。像是在入口處展示3幅清朝皇帝畫像,但身旁搭配「獅子」文物,就是爲了呼應捷克國會以「獅子」象徵勇氣、威嚴形象。
▲翠玉白菜首度跟物主「瑾貴妃」在一起,也是捷克希望用故事形式展現的方式。(圖/記者林育綾攝)
「翠玉白菜」的身後,特別搭配它的所有人「瑾貴妃」畫像,展現時空對話,跟在臺北故宮的呈現大不同。此外,捷克布拉格有許多鬼故事傳說,故宮也特別展示「東方的神鬼傳奇」,展出有鍾馗肖像的文物。
▲故宮也特別展示「東方的神鬼傳奇」,展出有鍾馗肖像的文物。(圖/記者林育綾攝)
蕭宗煌也補充說明,「翠玉白菜」並非文化部認證的國寶,但它在很多觀衆心目中卻是人氣第一,此次上百件文物中,只有「清明上河圖」是認證的國寶,因此真正的國寶、人氣國寶,意義不同,但「找到跟世界的共鳴,比堅持國寶更重要」。
▼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蕭宗煌、副院長餘珮僅,說明故宮在捷克策展方式。(圖/記者林育綾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