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資源向新能源傾斜,東風“清盤”與本田的合資發動機業務
當中國新能源汽車月滲透率逼近50%,以燃油車爲代表的日系車企在華正面臨嚴峻考驗。8月18日,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東風集團股份”)擬將持有的東風本田發動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本發動機”)50%股權全部轉讓,該項目已在廣東聯合產權交易中心預掛牌。
項目信息顯示,東本發動機由成立於1998年,由東風集團股份和本田按50:50比例合資建立。今年上半年,東本發動機營收約38億元,同比縮水6成,但淨利潤扭虧爲盈,約3.71億元,共有員工827人。
對於割讓東本發動機全部股權的原因,東風集團股份表示,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擴大,自主及合資企業都將面臨更多挑戰,公司希望優化與調整自身的燃油車資產結構,更好地支持本田中國汽車事業戰略部署,也同步加快公司新能源轉型。
東風集團股份相關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基於有關部門對汽車央企新能源業務單獨考覈,東風對新能源盈利的壓力稍緩,將更多資源傾向自主新能源,從體制機制層面大膽創新,同時幫助合資品牌電動化轉型。現階段,東風集團股份對東本發動機發展的歷史任務已經暫告一段落。
東本發動機發展歷程,與廣州汽車產業和本田在華髮展密不可分。1998年,廣州轎車項目通過“一個項目,兩家公司,三方合作”的合作模式,開啓整車及發動機事業。具體而言,廣汽本田負責整車業務,東本發動機負責發動機總成及其零部件業務。兩家公司爲合作配套關係,由前者向後者供應發動機及零部件。
基於東本發動機的良好合作,東風與本田於2003年共同出資成立東風本田汽車,將合作從發動機等零部件業務延伸至整車業務,並建立了整車和配套的發動機產線。從業務劃分來看,東本發動機與東風本田汽車相互獨立。而關於東本發動機是否會被廣汽本田接盤,廣汽本田暫未表態。
近年來,本田在華主要的兩大合資夥伴東風集團、廣汽集團頻頻加碼自主新能源品牌建設。在東本發動機即將易主前,本田在華兩大合資整車公司廣汽本田、東風本田已在2024年停產休業兩條燃油車生產線,並在廣州、武漢建起全新的電動車工廠。此番調整後,本田在華汽車產能降至144萬輛。
彼時,本田公司發言人表示,上述調整是本田響應中國市場變化的一部分,隨着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發展,本田正面臨來自中國自主品牌的強烈競爭壓力。今年上半年,本田在華已陸續推出燁品牌首發車型:廣本P7、東本S7,但兩款電動車未能給本田帶來明顯增量。今年1~7月,本田在華銷量降至36萬輛,較2024年同期的46.85萬輛下滑23%,這也是本田在華連續5年銷量出現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