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資源傾斜 桃園強調不偏廢

桃園透過雙語四級機制,逐步爲學童提供良好的雙語教育環境,目前已有50所國小及26所國中爲亮點學校。(教育局提供/蔡依珍桃園傳真)

桃園市出生率居六都之冠,就學需求旺,但議員王珮毓22日點出南北教育資源不均,家長不得不「孟母三遷」,雙語教育銜接也斷鏈,「升上國中就中止」。教育局長劉仲成指出,資優要評鑑,報考比例本就北6南4,雙語多元策略覆蓋率也逾9成,強調教育不會偏廢,會努力均衡發展。

王珮毓說,桃園是年輕家庭首選城市,但國中資優資源學校北桃園有16所、南桃園僅有9所,且南桃9所有6所總量管制,限縮學生參與資優教育機會。進一步分析,北桃開英資12班、數資19班、其他類別6班,南桃僅有英資7班、數資11班、其他類別1班,讓南區家庭陷入教育遷徙的焦慮。

王珮毓也提到,桃園市的雙語創新學校,約有1/3課程由外師以全英語授課,培養學生語感與國際溝通力,國小有7所,到國中僅剩3校,國小建立的語言基礎,進入國中卻無以爲繼,教學銜接斷鏈,呼籲教育不能只是做表面功夫,必須真正向下紮根,也要正視南北區資優教育失衡問題,積極補強南區的資優教育環境與資源布建。

市長張善政說,市府將持續努力鼓勵學校開辦資優班,擴充資優教育的量能,也強調非常重視雙語教育,會積極推廣相關課程。

教育局長劉仲成則說,桃園透過雙語「推動學校─亮點學校─創新試辦學校─創新學校」的四級機制,逐步爲學童提供良好的雙語教育環境,目前已有50所國小及26所國中爲亮點學校,另外雙語創新學校、雙語亮點學校及雙語推動學校等多元策略整體覆蓋率已逾9成。至於北、南資優鑑定通過比例約爲6比4,南區通過數較少,針對各校通過資優鑑定的學生會推動「校本資優課程」,會持續努力平衡南北教育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