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處:桃園準公託 資源不均衡

桃園市公共及準公共化托育覆蓋率逐年成長,去年達38.29%,但審計處發現僅蘆竹區62.15%、中壢區46.38%、桃園區43.35%高於平均,其他行政區均低於平均,建議應強化各區托育資源均衡。(本報資料照片)

桃園市公共及準公共化托育覆蓋率逐年成長,去年覆蓋率達38.29%,但審計部桃園市審計處發現,僅蘆竹、中壢、桃園高於平均,其他行政區均低於平均,顯示落差過大,應加強各區均衡。

桃園市婦幼發展局迴應,爲提升各行政區托育覆蓋率,透過公有建物調配機制持續盤點學校及市民活動中心等低度使用及公益回饋空間,另於學校新建時納入公託中心需求,並鼓勵私人設置託嬰中心及擔任居家托育人員。去年也推動新進居家托育人員獎勵金,鼓勵民衆擔任居託人員,且於觀音、新屋、大園、大溪及復興等行政區再增額獎助。

審計處報告指出,桃園市持續增設公設民營託嬰中心、社區公共托育家園及親子館,擴大準公共化托育供給量,提供平價且近便性託嬰服務。2022年至2024年間,收託名額分別爲1萬178人、1萬639人、1萬2752人,成長幅度大,全桃園公共及準公共化托育覆蓋率從2022年27.98%成長至38.29%。

不過審計處發現,去年僅有蘆竹區托育資源覆蓋率62.15%、中壢區46.38%、桃園區43.35%高於38.29%的平均,其餘9個行政區都低於整體覆蓋率,如復興區僅12人、3.51%,新屋區72人、11.03%,建議強化各區托育資源均衡,以營造支持生育及友善育兒環境。

審計處指出,桃園公託收託率達百分百,但是準公共化及居家式托育的收託率分別爲71.47%、59.41%,都未達到8成,且公託候補人數超過3000人,應該探究原因,並輔導家長善用托育資源。

婦幼局表示,透過友善托育補助2.0計劃,鼓勵準公託服務提供者針對符合公託第一序位兒童提供優先序位,也針對服務提供者給予獎勵,並透過託嬰中心專業人員獎勵金、薪資達標獎勵金及居家托育人員專業獎勵等補助措施,鼓勵托育人員長留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