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民卡APP不能搭車 審計處檢討
桃園市民卡App今年1月改版上架,但審計部桃園市審計處發現新版無法享受實體卡乘車優惠,且有1人持多卡情形,請桃園市智慧城鄉發展委員會改善。(賴佑維攝)
桃園市市民卡APP停用1年多,改版後今年1月重新上架,審計部桃園市審計處發現,新版APP因硬體設備無法支援不能使用搭車服務,市民還是要透過實體卡片才能搭乘大衆運輸。此外出現1人有7張卡狀況,也要求整合。
審計處報告提到,市民卡2015年發行,提供市民優質服務,市府也持續加值及創新多元應用,2024年智慧城鄉發展委員會以預算經費1500萬元辦理市民卡2.0系統建置案,規畫實體市民卡與虛擬市民卡歸戶整合,並進行實體市民卡、紅利桃子會員及特約商店整並。
市民卡APP開放所有民衆下載,並體驗桃園數位生活,如可至特約商店享打折服務,或是採用APP借書,但搭車部分現有硬體設備無法支援,還是要使用實體卡片。
此外市民卡還有多項市民福利,除一般卡、員工卡外,還有學生、敬老、原民敬老、外籍人士敬老、愛心、愛心陪伴、兒童優待、一生好運共10種卡別。市民卡髮卡量2019年底153萬餘張,至2024年底累積髮卡量達265萬餘張,一般卡144萬餘張最多,學生卡49萬餘張次之,第3名則是敬老卡。其中停卡69萬餘張,累積使用超過8億2100萬次。
不過審計處發現,部分福利設施需使用實體卡,導致1人持有多卡,甚至有2位市民各自持有7張卡片,主要是因轉學、休學,並具有愛心卡、愛心陪伴卡等身分,建議整合歸戶,提升簡政及減證便民服務。
智發會表示,有關市民卡部分,系統有支援相關技術,但手機掃碼乘車需有對應車機硬體搭配,目前桃園大衆運輸硬體尚未更新,爲加速進程,目前與桃園市交通局研議相關措施,加速更新桃園相關硬體以符合規格。智發會說,考量現今資訊技術的發展迅速,市府正積極研議,於全面更換車機前,讓市民能以手機搭乘大衆交通工具的可行性方案。
智發會表示,至今年6月25日,APP超過10萬人註冊,且目前APP已提供民衆綁定自身卡別市民卡功能,並透過APP產製的數位碼取代實體市民卡部分服務,後續將分階段提供其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