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卡APP無法搭公車挨批 桃市府:2支付方式評估中
桃園市民卡App重新改版上架仍挨批虛實整合不力,市府智發會迴應,市民卡App與實體卡並非替代關係,市府也正評估以「乘車碼支付」或「感應式支付」搭乘大衆運輸。本報資料照片
桃園市民卡App停用多時,今年初重新改版上架仍挨批虛實整合不力,尤其是沒有行動支付,搭公車仍得使用實體卡也被批評不便。市府智發會則迴應,市民卡App與實體卡並非替代關係,而是相輔相成、虛實整合的服務,市府也正評估以「乘車碼支付」或「感應式支付」搭乘大衆運輸,搭配全市大衆運輸驗票設備更新時程後實施。
智發會指出,市民卡App的定位是希望爲市民提供整合性的單一數位入口,今年1月17號上線以來,首度整合全府報名系統,迄今服務約31萬人次,首次納入的繳費功能則服務9萬7116人次,成效持續顯現中。
針對審計處近期批評,市府去年編列1500萬元規畫實體、虛擬市民卡歸戶整合,卻因硬體設備無法支援,無法使用搭車服務。智發會表示,考量到手機搭乘大衆運輸系統的趨勢,已將相關的使用模組列入開發。
智發會表示,以手機搭乘大衆運輸系統的規格,目前有兩大類分別爲乘車碼支付以及感應式支付,使用上有相異之處,因方案的選擇會決定後續營運及系統與硬體如何搭配,因此需要審慎評估。
智發會表示,市民卡App彙集繳費、活動報名、特約商店查詢等公部門行動數位服務,市民也可以隨時查詢卡片儲值金及福利點數、直接利用App的特約商店功能、用手機條碼借閱圖書等,今年1月17號上線至今下載數已經超過18萬人,點擊次數高達266萬次。
智發會表示,爲更契合民衆的需求,會持續研議推動更便民的功能,預計明年初陸續推出「場地租借」、「叫車服務」、「課程報名」三項功能,市府也會第一時間對外公佈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