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康:消防“小網格”撬動基層“大平安”

7月15日早晨七點半,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南水街道惠民社區網格長方裕靈的手機響起,一張羣衆發來的照片顯示:五〇三批零商場後門的消火栓被廢舊紙箱完全遮擋。他揣上消防巡查手冊匆匆出門——這是南康區324個基層網格里的消防安全治理日常。

近年來,該區消防救援大隊以網格化管理爲抓手,構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多元共治”的消防安全治理體系,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注入消防動能。轄區火災隱患整改效率提升60%以上,羣衆安全滿意度持續攀升。

網格體系聚合力:從“單兵作戰”到“全域聯防”

“過去整個街道靠消防隊員‘跑斷腿’,現在每個網格都有明確責任人,隱患整改像開了倍速。”該區迎賓南大道專職消防隊站長謝祖奇說道。在他的手機微信裡,25個小區微信羣實時“直播”治理動態:碧桂園小區樓道雜物清理完畢、一百分便利店滅火器更換到位……這樣的變化,源於南康區推行的“網格精細化、責任清晰化”治理機制。

該區將轄區科學劃分爲324個基礎消防網格,每個網格配備“專職消防隊員+網格員+樓棟長”治理力量進行每日巡查、每週研判、每月複查。專職消防隊員聚焦重點場所隱患排查,網格員深入居民樓院開展日常巡查,樓棟長化身“一線宣傳員”倡導居民進行自查自糾,通過“隱患發現—平臺上報—分級處置”流程,讓治理力量直達基層“神經末梢”。同時,爲提升隊伍專業能力,該區消防救援大隊累計開展“理論授課+現場實操”培訓1200餘次,推動網格員從“消防門外漢”成長爲“安全明白人”。

數據顯示,近兩年來,全區網格力量累計排查隱患67049處,當場整改66106處。一張覆蓋全域的消防治理網絡,正讓小網格釋放出大能量。

“網格夜話”匯民智:“三個一”激活安全共識

“樓道停車就像放‘定時炸彈’,看到就得管!”7月13日晚,在南康區南水街道惠民社區的榕樹下,居民周大姐的話戳中了不少人的心。當晚的“聽民意、解難題”網格夜話活動中,消防宣教員鍾毅用手機播放着電動自行車火災警示片:一輛違規充電的電動自行車突然爆燃,濃煙迅速吞噬整棟居民樓的畫面讓現場羣衆倒吸涼氣。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紛紛議論着如何保障小區電動自行車充電安全。這場夜談會,正是南康區匯聚民智破解消防難題的縮影。

針對轄區電動自行車保有量大、隱患突出的問題,該區消防救援大隊充分吸取羣衆建議,創新推出違法警示教育“三個一”活動:對違規停放、飛線充電的車主,在領回車輛前需接受教育培訓,即觀看一次警示片、填寫一次安全問卷、發起一次安全倡議。長排上安置點居民王女士展示了自己剛集滿15個讚的朋友圈截圖:“希望朋友圈看到的家人朋友,互相監督,電動車一定要規範停車。”據統計,活動開展以來,全區累計發放答題卡3276份,收集羣衆建議600餘條,居民主動參與隱患整改的案例同比增長47%,形成“一人受教、全家參與、鄰里互督”的良性治理生態。

“四級聯動”速響應:爲網格築牢智慧防線

“龍回鎮龍回村垃圾車着火,請立即前往處置。”7月12日8時,離火場最近的龍回150畝微型消防站接到區消防救援大隊指揮中心指令,值班員曾小凡抓起滅火器衝出站門——5分鐘後,當消防車趕到時,火已經被撲滅了。

這得益於南康區打造的“四級聯動”管理體系。該體系以“主官指揮—幹部主抓—專職隊站協助—微型消防站主責”的四級管理架構爲核心,通過科學管理轄區網格內159個重點單位微型消防站,打造快速響應的“1公里滅火救援圈”。同時該大隊將這些微型消防站納入“智贛119”系統,配備聲光報警和可視通話裝置。一旦發生火災,大隊指揮中心迅速調度火災半徑一公里內的微型消防站協同作戰,形成聯動共戰的強大合力,爲基層網格消防安全鑄起智慧防線。

從網格巡查的“神經末梢”到全域治理的“智慧中樞”,南康區以小網格撬動大治理,推動消防安全從政府主導向多元共治轉變。如今,行走在南康區的街頭巷尾,專職隊員的巡查足跡、網格員的奔走身影、居民羣衆的自覺參與,共同勾勒出基層安全治理最溫暖的底色。(戴文藝、蕭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