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雄警方抓實“網格+警格+” “小平安”推動“大平安”

“三單元四樓的趙孃孃鑰匙鎖在屋裡了,需要幫助。”

“二單元六樓的羅大伯一天沒下樓了,上門看一下。”

“三單元二樓兩口子吵架,快來勸和。”

不斷處理羣衆在樓棟羣裡發佈的求助信息,成爲鎮雄縣舊府街道南苑社區易地搬遷安置點社區民警胡成貴和社區工作人員的日常工作之一。“網格+警格+”承載了無數家長裡短、瑣事小事,也是羣衆對社區民警的信任和肯定。

一直以來,鎮雄縣公安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圍繞目標任務,明確思路出實招,優化社區治理和服務,科學合理設置網格,抓實抓細基層網格運行機制,把網格化服務管理與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命案防控、信訪維穩、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普法強基補短板等工作深度融合,實現社情民意收集無遺漏、爲民服務無縫隙、社區管理無盲點。

“羣衆相信你才請你幫忙,從細微處着手,辦理好、處理好羣衆身邊瑣事,讓羣衆真正感覺到幹部是他們的知心人,能爲他們辦事,能爲他們撐腰,他們就會支持、參與到我們的工作中。”鎮雄縣南臺街道辦事處沛澤社區主要負責人介紹,在沛澤社區易地搬遷安置點,羣衆來自四面八方,熟悉和了解需要時間沉澱,從安置點建成那天起就有了警務室。入戶、走訪,與居民圍爐談心,開展院壩協商,開展社區警務讓羣衆有了“看得見”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如今的轄區內,警社聯動不是句空話,警民共同開展走訪巡查、法治宣講、防詐反詐、防邪反邪,防火防盜,形成有事依法辦、事事有人管、防守共參與的基層社會治理格局。同時,推動“法律進安置點+X”系列活動,深入開展以防性侵、防欺凌、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等爲重點的專項普法工作,提高易地搬遷安置點羣衆的法治素養和能力,共建共享優質社會治安環境。

記者 餘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