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大餘:“交通+”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
本文轉自:人民網-江西頻道
近年來,江西大餘縣以“四好農村路”建設爲抓手,大力推行“交通+”融合發展模式,精心打造了“吉村-五洞”“合江-黃龍”“池江-大蘭”等一批高品質農村公路,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築牢了交通基石,更讓鄉村振興的藍圖在縱橫交錯的路網中徐徐鋪展。
“交通+旅遊”:激活山水詩意,鋪就富民坦途
“大江東去幾千裡,庾嶺南來第一洲”。大餘縣的土地上,沉澱着千年的歷史文脈,也流淌着醉人的自然風光。梅嶺的紅梅映雪、古驛道的斑駁蹄痕訴說着歲月滄桑,丫山的層巒疊翠、忘憂谷的清泉潺潺勾勒出生態畫卷。大餘縣精準施策,全力推進縣城至黃坑、丫山旅遊公路等工程建設。這些道路如靈動的絲線,將散落的風景串聯成珠,不僅讓遊客的旅途更加便捷順暢,更激活了鄉村的旅遊潛力。農家樂裡飄出的飯菜香、特產攤位前的歡聲笑語,見證着“交通+旅遊”爲羣衆帶來的實實在在的收益,也讓大餘的文旅名片愈發鮮亮奪目。
“交通+民生”:打通城鄉脈絡,書寫幸福答卷
大餘縣的鄉鎮多依山傍水而建,曾經,崎嶇的山路是阻隔城鄉交流的屏障,往返縣城的漫長車程讓羣衆飽受奔波之苦。大餘縣交通運輸局將民生需求放在首位,合江至黃龍公路順利通車,讓左拔鎮到縣城的通行時間從一個半小時大幅縮短至40分鐘,鄉親們的出行效率成倍提升;吉村至五洞公路完成升級改造,如一條紐帶將內良鄉、河洞鄉、吉村鎮與縣城緊密相連,徹底解決了困擾大餘多年的“下鄉難”問題。更值得一提的是,10座危橋的改造工程爲羣衆安全出行上了“雙保險”——曾經搖搖欲墜的老舊橋樑被堅固美觀的新橋取代,不僅消除了安全隱患,更讓鄉親們過橋時再無顧慮,孩子上學的路更穩了,老人就醫的路更順了,走親訪友的路更暢了。如今,大餘縣持續發力,推進“農村路網及配套基礎設施提升改造一期”項目,着力優化改善浮江至吉村、大水口至沙村等公路,以不斷完善的農村公路網絡,讓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如道路延伸般持續提升。
“交通+產業”:暢通發展動脈,點燃振興引擎
從脫貧攻堅的攻堅拔寨到鄉村振興的全面推進,大餘縣充分發揮地理優勢,鼓勵羣衆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內良的“竹稻”顆粒飽滿、青龍的“臍橙”香甜多汁、池江的“西瓜”清爽可口……這些帶着鄉土氣息的特色產品,曾因交通不便而“藏在深閨人未識”。農村路網的不斷完善,打破了時空限制,縮短了城鄉距離,大幅降低了運輸成本,讓特色農產品能夠快速便捷地走出鄉村、走向市場。道路通,產業興,美麗鄉村在交通的賦能下提檔升級,而交通也切實當好產業發展的“先行官”,爲鄉村產業蓬勃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如今的大餘,農村公路縱橫交錯、成片聯網,織就了一張覆蓋城鄉的交通網。農業因路而興,特色產業茁壯成長;農村因路而美,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農民因路而富,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未來,大餘縣將繼續以“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爲契機,加快推進農村交通現代化,全力繪就交通強國的農村篇章,爲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當好先行官,讓每一條農村公路都成爲承載希望與夢想的康莊大道。(陳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