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忘、失智恐是腦內毒素堆積!醫揭4招重啟「大腦清潔工」排毒
醫師指出,記憶力變差,有時只是因爲大腦裡的「垃圾」還沒被清掉。示意圖/Ingimage
近日,臺北榮總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在臉書上發文,表示許多人把健忘、記不住事當成老化的前兆,但美國研究綜論指出,大腦擁有一套「膠淋巴系統」,負責排出神經活動產生的廢物,包括與阿茲海默症密切相關的β類澱粉蛋白與Tau蛋白。換言之,記憶力變差,有時只是因爲大腦裡的「垃圾」還沒被清掉。
這項由《Alzheimer’s & Dementia》於2025年發表的綜論指出,膠淋巴系統在人們進入深層睡眠階段時,腦脊髓液會大量灌入腦組織,透過腦裡的細胞和組織液互相交換,把堆積的代謝廢物「沖刷」出來,流向頸部的淋巴結。
張家銘進一步說明,膠淋巴系統在深層慢波睡眠時最爲活躍,此時的腦組織間隙會擴大約60%,更容易清除代謝廢物,因此若睡眠不足、頻繁中斷、作息混亂或是壓力大導致淺眠,都會讓清潔系統「罷工」,排廢流速變慢、毒素累積,導致慢性發炎與神經退化,提高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
張家銘還表示,膠淋巴系統的效率不只受睡眠影響,睡姿、運動與呼吸方式也同樣關鍵。動物實驗發現,右側臥比仰睡更能幫助腦脊髓液流動,提高排毒效率;中強度有氧運動能增加動脈搏動與淋巴收縮頻率,間接加速流動;穩定的深層呼吸能促進顱內壓微幅變化,幫助腦液交換更充分。
因此,張家銘建議從生活的四個面向着手,喚醒大腦能力、預防阿茲海默症:
1.改善睡眠
維持7小時以上連續睡眠,且睡前一小時減少藍光與強光干擾。
2.調整睡姿
嘗試以右側睡爲主,並挑選高度匹配、能支撐頸椎的枕頭,若是睡醒後感到頭脹、頸部緊繃,可適時調整姿勢觀察一週。
3.適度有氧:
每週150分鐘的快走、游泳、太極、飛輪等中強度有氧運動,可讓腦液流速提升約15%。
4.呼吸訓練:
每天安排5至10分鐘的呼吸練習,保持吸氣4秒、吐氣6秒,以此循環,特別建議在睡前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