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喬信元公開收購健亞 健亞重訊反擊了

健喬董事長林智暉。(本報系資料庫)

製藥廠健喬(4114)日前宣佈將以每股現金24元公開收購同業健亞(4130)15%至30%股權。因這項動作爲非合意收購,引發健亞董座陳正不滿。健亞25日晚間發佈重訊反擊,指稱健喬截至今年6月30日止淨現金僅約6.99億元,健喬本次公開收購對價金8.27億元,恐將增加財務槓桿並加重償債壓力,使健喬之財務風險進一步升高。

健喬今年9月15日宣佈,爲因應擴大製藥事業營運佈局,董事會決議通過,擬透過公開收購方式,以每股現金24元取得健亞已發行普通股股份總數之15%至30%股權,估算總收購金額最高8.27億元。針對健喬公開收購大動作,陳正也迴應表示,確實之前健喬曾經向他提出投資健亞的意向,但是他強調:「雙方要結親之前,應該先談合作、累積一定的默契之後,最後才進行股權投資吧!」

健亞25日晚上進一步發重訊指出,健喬信元於9月17日通知將以每股24元現金方式公開收購健亞普通股,總金額達8.27億元。依其財報,健喬信元截至今年6月底帳上現金與金融資產合計32.87億元,負債含銀行借款與公司債25.88億元,淨現金僅約6.99億元,低於本次收購所需資金。健亞認爲收購若全額以現金支付,將加重健喬的財務槓桿,潛藏償債風險。

此外,健亞強調,雙方過去並無合作經驗,缺乏企業文化整合基礎;加上健喬信元過去17年來雖投入17.6億元收購七家公司,卻多數經營效益不彰,甚至發生如瑞安大藥廠併購案,在收購後關廠並出售資產,最終產能流失、轉而涉入股票投資,與「強化本業」承諾有落差。董事會憂心,若本次收購完成,恐將重演資產錯置,損及股東權益。

在價格評估方面,健亞也委託會計師事務所出具意見書,認爲合理價值區間爲23.68元至28.40元,相較健喬所提出之專家意見僅落在19.89元至25.05元,且未將新藥開發公司納入類比標的。健亞指出,該公司具備新藥研發實力,目前PMR已準備申請美國FDA新藥許可,轉投資浩宇的聚焦超音波(FUS)臨牀試驗也在進行中,因此24元收購價顯然不足以反映研發價值,更低於近三年平均股價30.88元。

健亞並指出,收購完成後,健喬預期將持有健亞約30%股權,躍升第一大股東,超越國發基金26.72%的持股。雖未達《公平交易法》結合門檻,但健亞董事會直言,健喬信元恐透過股權佈局介入經營,對現有股東、員工及供應鏈帶來不確定性。

健亞董事會建議股東,應仔細評估收購條件是否合理,並考量公司長期發展與個人權益,再決定是否應賣。公告並強調,此建議僅供參考,股東仍須依自身投資需求與財務狀況,自行承擔參與或不參與應賣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