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醫股》健喬非合意公開收購健亞 健亞董事長寫給股東一封信迴應
陳正致股東信全文如下:
致健亞所有股東:
近日健喬信元醫藥生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健喬」)針對健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健亞」或「本公司」)提出公開收購,身爲健亞董事長,我有責任向各位股東說明並提醒:
本公司經營團隊理解健亞是國家支持設立之生技新藥公司,肩負振興國家生技產業、培育人才、強化國家醫藥產業韌性之責任與義務,當然以創造股東最高價值爲中心理念。
本次健喬公開收購條件爲每股新臺幣24元,收購期間自民國(下同)114年09月17日至114年10月07日。健喬爲習於運用財務槓桿進行營運操作之企業,因此在非合意併購下,如何確保本公司經營團隊穩定提供健亞好藥給廣大病患,持續提升專業能量,至關重要。
過去三十年來,健亞致力於「研發高品質好藥,體貼國人健康」。在財務穩健規劃下,成功建立了「創新」的產品線與「具國際市場競爭力」的轉投資浩宇生醫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浩宇生醫」),簡述如下:
一、 健亞的部分肌肉鬆弛劑(用於手術全身麻醉、加護病房鎮靜、輔助氣管內插管及機械性人工呼吸器的使用)與心血管藥品(用於嚴重心衰竭)爲臺灣唯一製造商,具高技術門檻,其他廠商(包括健喬)皆無法制造並穩定供應。而且大部分這些體貼國人的好藥、救命藥,因成本較高,有些品項上市後將近十年因健保價之限制而獲利性差。但因國發基金是我們的大股東,保障國人用藥需求與強化藥品供應韌性,責無旁貸,而堅持繼續生產供應。之前因COVID-19疫情到現在美國關稅延燒全球導致國人缺藥問題,更突顯了健亞研發實力的具體表現與爲保護國人健康能使用高品質健亞好藥的「價值」。
二、 107年,在原廠沒有來臺灣執行登記用臨牀試驗下,健亞在中華民國風溼病醫學會之陳情與衛福部食藥署(TFDA)的建議下,爲滿足臺灣狼瘡腎炎患者的醫療需求並減輕其經濟負擔,由本公司完成人體臨牀試驗主導開發Mycocep喜妥善之新適應症,成功上市造福狼瘡腎炎病人。類似開發模式的臺灣唯一品牌學名藥還有Bowkleen 保可淨,使用於成人大腸鏡檢查前之清腸劑;Linicor 理脂,治療高血脂症。
三、 健亞自行研發治療間歇性跛足與預防二次中風的PMR,已經在準備美國食物藥品管理局(FDA)的新藥申請(NDA)階段。目前在臺灣新藥開發到最後一步NDA之生技公司是非常稀少的。
四、 爲了創造臺灣在生醫結合半導體(BIO+ICT)的國際優勢,健亞結合了羣鑫創投、久元電子及益鼎創投,配合健亞於105年投資浩宇生醫,並在九年後的114年03月07日正式掛牌上櫃。其中已在臨牀療效樞紐試驗的有聚焦超音波(FUS)合併Bevacizumab治療複發性腦癌(rGBM)。FUS神經調控治療頑性癲癇(DRE)則正在臺灣、澳洲及美國(史丹佛大學、哈佛大學與維吉尼亞大學之附屬醫院)進行安全性與初步療效的臨牀試驗。健亞全力投資資金與資源在浩宇生醫,共同開拓腦神經疾病的廣大國際市場。
依據本公司委任獨立會計師於114年9月22日提供「公開收購價格合理性意見書」,評估本公司發行流通在外普通股之合理價值區間爲每股新臺幣23.68元至28.40元。且依本公司過去三個完整年度(111年至113年)之價量平均價爲新臺幣30.88元。相較之下,健喬信元所採用之獨立專家意見書,評估的合理價格區間僅爲每股新臺幣19.89元至25.05元,且其評估方法並未將新藥研發公司納入可類比對象。本公司爲具備新藥開發能力的國際生技公司,健喬信元僅以學名藥廠爲基準進行估算,據此提出的收購價格,顯然未能充分反映本公司之研發價值,對於長期持有本公司股權之股東而言,仍屬偏低。
本公司董事會已就本次公開收購案進行審慎討論,並依規定提出正式意見書送交主管機關給各位股東參考。
公司的價值來自全體股東長期支持與經營團隊努力,我衷心希望各位股東在做決定時,充分了解並全力支持健亞在兼顧國人健康與臺灣生醫產業國際市場競爭力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