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擊健喬收購 健亞啓動私募

爲反擊健喬的非合意收購,健亞召開臨時董事會,宣佈啓動私募發行8萬張股票籌資,引進策略性投資人。目前已有不少生技業的「白衣騎士」和科技業者,擬加入這次私募案,規模可望改寫製藥業私募紀錄。圖/本報資料照片

健喬收購案 vs. 健亞私募案概況

爲反擊健喬(4114)的公開收購,健亞(4130)30日召開臨時董事會,宣佈啓動私募發行8萬張股票籌資,引進策略性投資人,初估該私募案持股將達新股本的40%,躍居第一大股東。

據悉,由於健喬的非合意收購健亞,引發生技製藥業不滿,目前已有不少生技業的「白衣騎士」和科技業者,擬加入這次私募案,規模可望改寫製藥業私募紀錄。

健亞指出,私募籌資主要用途爲實現長期累積研發動能、降低關稅對新藥研發商業化的影響、滿足短鏈供應需求、強化國際市場佈局,並充實新藥產品線,需引進策略夥伴,以利長期經營與業務發展。

健亞表示,選擇以私募而非公開募集方式籌資,主要是私募不僅能降低發行成本、加快時效,更重要的是可精準引進具策略意義的長期投資人,建立穩固合作關係。相較於市場化的公開增資,私募在三年限售期內,有助於鞏固經營權結構。

法人表示,健喬此次公開收購若成功,將直接取得健亞15%至30%股權,進一步挑戰國發基金目前約26%的最大股東地位。但健亞宣佈大規模私募,形同「稀釋」外部勢力的影響,並可能透過策略投資人導入,爲經營團隊爭取到護航力量。此舉也將使國發基金未來態度更爲關鍵,是否繼續支持經營團隊,將牽動戰局走向。

健喬公開收購健亞案牽動臺灣生技製藥產業的版圖,雖然產業整合是趨勢,但因過去健喬的併購案績效不佳,且很多買進同業的行𠇹,也讓同業頗爲不快,此次公開收購健亞案反對聲浪不小,隨着健亞的反擊,健喬公開收購案能否成功,10月7日將見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