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喬併購2好6壞 收購健亞10/7見真章
製藥業界指出,除了經營效益不佳,健喬最被詬病的是賣廠房套利,不重視在地製藥能力。
1992年健喬買下當時代理龍角散等藥品的信元藥廠,但在2022年,健喬處分湖口「信元廠」,交易金額3.05億元,處分利益高達2.587億元。
2019年健喬以1.9億元併購陷入財務危機的瑞安大藥廠,瞄準藥證和針劑產線,惟2021年,健喬卻以2.4億元出售瑞安桃園觀音廠土地及廠房,現在瑞安並未專注於改善藥品產能與研發,反而投入股票投資。
根據最新財報,瑞安因購買股票產生評價損失2,526萬元,目前持有健亞3.03%、杏輝7.65%、優盛1.97%,還有中化、生達、美時、國邑、安基等生技股。
2008年起,健喬啓動投資併購案,先以5千萬元取得因華生技84%股權,在因華持續虧損下,最新資料顯示,健喬投資因華爲9千萬元,持股已降至13.82%。
另外,順儷健康連鎖藥局則是在2022年投資1.48億元,取得69.59%股權,惟順儷2023~2024年連續虧損,從虧損209萬元放大至虧損3,712萬元。
製藥界認爲,健喬併購策略偏向「藥證與資產整合」,但結果顯示,除了優良以及健康化學近三年獲利外,其餘被併購的公司營運績效未見改善,多數甚至惡化。
由於外界雜音不少,加上過去健喬也曾攜手國發基金搶過藥華藥的經營權,搶奪健亞經營權未果,此次捲土重來,國發基金的角色就更令人好奇了。10月7日將見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