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頸按摩「喀嚓一聲」有高風險 醫師提醒恐中風:5情況速就醫

醫師示警,脖子按摩具有潛在風險。(示意圖、與本案無關/AI生成)

現代人上班工作勞累,不少人會去肩頸按摩。但醫師黃軒提醒,這種短暫的爽感,背後可能潛藏着致命風險,尤其年輕人風險更高,導致該族羣腦中風比例佔8到25%。他表示,如果按摩或推拿後,出現單側手腳無力或麻木、頭暈、語言不清、視力模糊,應立刻就醫。

黃軒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白領、工程師整天對着電腦,肩頸緊到像石頭,按摩師一捏,立刻有舒爽的感覺,但有人因爲按摩脖子,直接被送進急診室。

他表示,臨牀與研究文獻中,「頸部按摩」與「脊椎推拿手法(尤其是頸椎旋轉手法)」都被列爲動脈夾層的潛在高風險因素,系統性回顧指出,頸椎旋轉手法與椎動脈夾層有關聯,部分病例在治療後數小時到數天內出現缺血性中風;另外有研究發現,在顱頸動脈夾層患者中,約40%曾有明顯外力誘因,包括按摩、頸部扭動、打噴嚏、咳嗽等,其中「頸部按摩或手法治療」是最常見的外力因素之一。

黃軒稱,換句話說,對於年輕、平時沒三高病史的人來說,如果中風,很可能就是「血管夾層」惹的禍,且脖子按摩後的腦中風並非「瞬間事故」,而是延遲爆雷,研究發現部分患者初期只有頸痛或頭痛,中風可延遲24小時到5天才出現,這也是爲什麼很多案例報導裡,患者「按摩後當下沒事,隔天突然倒下」。

他也特別點出「3按摩情況」非常危險:首先是快速轉動或強行扭動脖子,容易拉扯椎動脈;其次爲大力按壓可能造成血管壁應力集中,撕裂內膜;最後則是患者本身脆弱,有結締組織疾病、高血壓或血管壁較薄弱的人更容易出事。

黃軒最後提醒,如果按摩或推拿後,出現單側手腳無力或麻木、頭暈、語言不清、視力模糊,這可能是動脈夾層的警訊,要立刻到急診,爭取黃金治療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