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永續 賴清德首拋各區管理收到的健保費

總統賴清德27日出席2025健康臺灣全國論壇。圖/總統府提供

總統賴清德今(27)出席2025健康臺灣全國論壇首度提到,健保施行30年,各種支付制度包括論件計酬、診斷關聯羣(DRG)、大總額、小總額都在進行,有沒有可能要走出最後一步,也就是「由各區自己管理收到的經費」,如此各區包括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診所互相合作,有助促進民衆健康。

賴清德出席2025健康臺灣全國論壇並做結語時指出,健康臺灣目標要讓國人健康、國家更強、讓世界擁抱臺灣,「我們是有企圖心的」,從智慧醫療、幹細胞再生醫療等報告看得出來,臺灣不僅健康服務要得到國際肯定,也希望智慧醫療、智慧醫院成爲世界領頭羊,生物科技產業成另一座護國神山。

有關健保財務課題,賴清德說,卓揆這次提出的特別預算,其中勞健保補助300億元;特別預算是用歲計賸餘挹注勞健保並非舉債;至於碳費收入或其他費用收入是否挹注健保,可以再考慮,但若按法律規定,恐怕要用在減少污染源或減少碳排放,但不管碳費收入有無挹注,政府一定努力讓健保財務不至於出現問題。

至於健保永續,他認爲,健保體制下的醫療行爲不可以改變以人爲本精神。他說,臺大公衛學院院長鄭守夏認爲,健保給付應從論件計酬、論量計酬,調整到論價值計酬,他的觀念和鄭院長不謀而合。而他有個想法曾跟衛福部長邱泰源、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分享。

他進一步指出,健保施行30年,各種制度都在裡面,包括論件計酬、DRG、大總額、小總額等都在進行。「有沒有可能當這些制度到某一種程度,要走出最後一步?」最後一步就是由各區自己管理收到的經費,好比南區收到的總額,就由南區自行負責,不必交由健保署、再讓健保署覈定,應該要讓各區管理。

至於爲何這樣想,賴清德說,健保署在花蓮秀林試辦很成功,有沒有可能花東、東部區域健保總額就來試辦,包括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診所互相合作;若公共衛生、健康促進做得好,民衆就醫次數少了,經費還是屬於這區,不會保留在健保署,有助推動以人爲本的健保醫療服務。

他說,當民衆到處在看病、一間醫院看過一間醫院,這應該是我們的問題,而不是這個病人的問題,病人也許找不到適合團隊;若以全區爲概念,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診所共同管理區域收到的健保費用,會去關心病人、幫病人整理計劃、解決用藥問題;現在一個處方箋平均用藥4到5顆,當自己管理時,很多新想法與做法就有機會出現

另談及臺灣全社會防衛韌性,賴清德指出,建立醫藥韌性是很重要一部分,幾十年來全球已有產業鏈,不只藥品,其他很多商品即便在臺灣生產製造,原料或設備是來自其他國家;兩岸特殊情勢,國際社會的確建議臺灣要有全社會防衛韌性觀點,特別是藥物,包括原料、製造到成品應有全盤規劃,全社會防衛韌性或健康臺灣推動委員會將進一步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