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賴清德盼健保分區「各收各管」 洪子仁:困難實屬不少
臺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說,總統賴清德盼健保分區各收各管,這是一個理想,但若偏鄉、離島等醫療資源缺乏地區,仍需面臨醫療資源分配的問題,因此,尚未有國家全面大規模的執行,這方面仍需審慎思考。記者沈能元/攝影
總統賴清德昨參與2025健康臺灣全球論壇,提出健保改革,應由健保各分區各自管理自己收到的健保費,「各收各管」。臺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指出,賴賴統盼健保分區各收各管,但偏鄉、離島等醫療資源缺乏地區面臨醫療資源分配問題,尚未有國家全面大規模執行,需審慎評估。
總統賴清德昨提出健保制度改革方向,認爲健保給付方式應從論件計酬、論量計酬,調整到論價值計酬,推動以人爲本的健保醫療服務。洪子仁說,賴清德總統以花蓮秀林鄉爲例「論人計酬」成功模式,是認爲未來健保實施醫院個別總額,最終以人爲本、以質爲本的最理想照護模式,因爲醫療支出不是成本,而是對民衆健康的長期投資。
洪子仁說,論人計酬模式要成功,有三要件,一是要改變醫師、醫療照護者習慣,從過去以疾病治療爲主,以預防醫學取代疾病治療;二是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及診所需區域整合,以醫學中心做爲領頭羊,形成一個嚴密、完整的區域型治理的醫療照護機構,減少民衆生病的機會,生也只生小病;最後,論人計酬若能成功,纔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醫療浪費,不必要的檢驗、檢查。
健保支付制度若轉換到論人計酬,洪子仁說,醫療照護組織主要促進人們健康,預防勝於治療,民衆愈健康,看病癒少,醫療花費愈少,且強化跨層級、跨院所推動區域整合式照護,減少醫療浪費,可回饋健康促進組織。但就醫學文獻發現,論人計酬都是落實在基層診所,很少是在醫院端,建議健保署可以從偏鄉、離島先加以試辦。
洪子仁說,若要全國推論人計酬,必須有七大前提,包括醫學教育改革、建立完整家醫制度、推動社區就醫轉診模式、調整利害關係人利益、面對預防成效顯見的時間差、主管機關角色改變、醫院系統或基層醫師組織主導。其中,推動社區就醫轉診模式將翻轉民衆現有就醫習慣,落實最爲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