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學者嘆以病人爲中心是口號 賴清德拋健保「各區總額自收自管」
臺大學者直言,臺灣人口越來越老,醫療需求越來越高,健保制度卻離「以病人爲中心」非常遠。(資料照)
「2025健康臺灣全國論壇」27日在臺北榮民總醫院介壽堂舉行,會後,衛福部長邱泰源(中)受訪。(劉宗龍攝)
醫師向「刺胳針」(The Lancet)投書,稱臺灣健保體系瀕臨全面崩潰。臺大學者直言,臺灣人口越來越老,醫療需求越來越高,健保制度卻離「以病人爲中心」非常遠,健保改革刻不容緩,論質計酬是變革重要方向。總統賴清德則坦言,「臺灣民衆到處看病,不是民衆的錯,是我們的錯」,並拋出健保未來「各分區自行收取、管理總額」構想,南區收到的總額,由南區負責,不必再由健保署覈定。
2025年第二屆健康臺灣全國論壇今天在臺北榮總登場,總統賴清德上任後,每年在4月27日舉辦健康臺灣全國論壇,今天同樣在臺北榮總登場,包括健康臺灣副召集人陳志鴻、政務委員陳時中、衛福部部長邱泰源、健保署署長石崇良皆出席。
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長鄭守夏表示,好的健保應是讓醫、病兩邊都放心纔對,但如今醫界都「不大放心」,因隨着高齡化,醫療需求越來越高,收入卻難以跟上支出,醫護人員長年過勞、基層人力不足,內外婦兒科4大皆空的問題都沒解決,臺灣的「以病人爲中心」至今仍是口號。
鄭守夏表示,臺灣就醫便利性高,但醫療行爲多爲片段式,缺乏整合延續性,且健保仍以「按量計酬」爲主,無法控制過度使用,也無法對高品質服務給予獎勵,「這麼奢侈的若制度」不改變,健保將難以永續!他建議支出面從論量轉向論質,「要以價值爲基礎」。他強調,價值收入改革應擴大課徵基礎、彈性費率調整。
賴清德德聽完鄭守夏報告後坦言,非常希望在健保制度下落實以人爲本的精神,如今民衆到處看病,「一間醫院看過一間醫院,這應該是我們的問題,而不是這個病人的問題,他也許找不到適合的團隊一起來幫助他。」
針對健保永續難題,賴清德總統表示,健保實施30年來,包含了各種制度,其中有論件計酬、包裹式給付等作法,對於健保總額分配,則有大總額、小總額之分,未來制度最後一步,可能就是「由各區自己管理收到的經費」,好比南區收到的總額,就由南區自行負責,不必交由健保署、再讓健保署覈定。
賴清德認爲,健保署現在在花蓮秀林是辦得很成功,有沒有可能花東、東部區域的健保總額,就來試辦。包括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診所等,都可以互相合作。這樣有助於引進健康促進的概念,如果我們公共衛生做得好,健康促進工作做得好,民衆就醫次數少了,這個經費還是屬於這個區的,不會保留在健保署,這樣的話有助於推動以人爲本的健保醫療服務。
衛福部長邱泰源指出,健康促進因素也是賴清德總統重視的一環(鄭鬱蓁攝)
對於各區自行管理總額一事,衛福部長邱泰源指出,健康促進因素也是賴清德總統重視的一環,希望防患於未然,民衆都能維持健康,不要走到生病這一步,目前已經在朝各分區自行管理總額的作法前進,當健保署分配總額後,各分區會得到相應額度,並由共管委員會共同管理。
健保署長石崇良則說,健保總額分爲「醫院總額」、「西醫基層」、「中醫」、「牙醫」等4塊,其中西醫就被分爲醫院總額及西醫基層2塊,即使分配到6個醫療分區,也會維持4大總額的架構,或許未來可以把西醫部分更融合在一起,加強彼此間的合作,細節會再仔細研究後,再行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