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提高給付解壅塞 工會籲避免門診病人轉進急診效應
臺北市聯合院仁愛院區雖是區域醫院,但仍屬於重度急救責任醫院。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秘書長陳亮甫呼籲,現在醫學中心ICU每牀須配置2.5名護理人力,區域醫院僅需2名;若健保給付相同,人力標準也應比照調整。記者林琮恩/攝影
急診壅塞長達近兩個月,衛福部昨邀急診醫學會等代表開會,會中達共識將新增急診護理費、留觀牀醫師診察費等,並提高重大外傷支付標準,預計5月上路。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秘書長陳亮甫指出,相關政策是近期較爲務實方案,但仍提醒健保署需要考慮4點,包括是否因急診留觀給付提高,反而失去緩解急診候牀的動力。
健保署昨開會後,預計增列急診護理費、留觀牀增列診察費、重大外傷給付標準調升,同時未來4年投入100億元在病房護理費,希望留住護理人力。另屬於重度急救責任醫院的區域醫院將調高加護病房給付,等同醫學中心;屬於中度急救責任醫院的地區醫院,也將把加護病房給付調高、等同區域醫院。
醫師職業工會發表聲明指出,作爲受僱醫師的代表,工會大抵上認同上述方向,堪謂近期較爲務實的方案討論。但陳亮甫呼籲,以下四點需要健保署同時考慮:
第一、急診、病房護理費調整應該是針對護理師「本薪」調整爲條件,醫院必須提出具體證明已調高護理人員薪資而非獎勵性質的報酬,纔可向健保署請領加給費用,以避免額外給付進入醫院大水庫但卻無法造福臨牀人員。
第二、部分區域醫院雖然領取較低的健保給付,卻需承擔重度急救責任,如24小時心導管、急產接生、重大外傷處置等,一旦健保提高這些醫院的加護病分給付,但人力配置沒有跟着調整,會讓相同人力承擔更復雜的照護工作。
例如臺北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規模不亞於醫學中心,但僅爲區域醫院承擔不少急救量能。現行雲嘉地區沒有醫學中心,但臺大雲林分院、嘉義基督教醫院同樣負擔當地急救責任醫院量能。陳亮甫建議,可以比照醫院評鑑,現在醫學中心ICU每牀須配置2.5名護理人力,區域醫院僅需2名;若健保給付相同,人力標準也應比照調整。
第三,需監測相關政策所帶來的非預期附帶效應。陳亮甫指出,健保署應留意門診單位是否轉移更多病人到急診等候常規住院治療,或因爲急診留觀給付提高,失去舒緩急診候牀的動力。
第四,陳亮甫說,增加相關給付應該獨立在總額協商之外,不應該佔用既有總額的大餅中,造成急診與其他科別的緊張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