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署研議診察費分級 「複雜病患」給付將提高
衛福部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表示,爲鼓勵醫學中心多收最快下半年將實施新的診察費給付制度,針對複雜病患,提供較高的給付。(鄭鬱蓁攝)
健保今年陸續推動「醫院個別總額」新制,臺北區4月正式上路,爲因應財務衝擊,包含臺大醫院祭出限制門診量等方式,就怕醫生看太多病患,給付遭到斷頭。衛福部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表示,爲鼓勵醫學中心,最快下半年將實施新的診察費給付制度,針對病情複雜的患者,提供較高的給付。
分級醫療失靈,大醫院輕症門診多,爲管理醫院門診量,健保署在全臺各分區陸續實施醫院個別總額制,要求各醫院年度健保點數不可超過前一年,超過將打折,甚至「斷頭」不予給付。臺北區最晚實施,由於常收治來自全國的病患,反彈最大。
醫院龍頭臺大掛號費爲100元,研擬今年第三季將調漲掛號費,增加財源,同時進行門診減量,規定一個醫生只能看80名病患,超過上限醫師就拿不到診療費。
衛福部長邱泰源今(14)日對媒體表示,據他了解「臺大醫院從來沒有講過要漲掛號費」,接着還引用吳明賢在院內信的說法,稱吳明賢知其不可爲仍爲之,十分有氣魄。邱泰源表示,只要是對國家發展有利、爲健保永續,相信臺大醫院會配合政策一起來努力。
然而,近來大型醫院開始限制門診受制病患數量,臺大醫院也規定只能收80名病患,恐衝擊病患就醫權利,甚至有臺大醫師認爲多看的像是在做義診,並在社羣平臺上抱怨,多看病人還要被扣錢。
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臺北區應是全國醫療資源最豐沛的地方,而大型醫院應要保留量能給急、重、難、罕的病人,輕症則要落實分級醫療,下轉到其他醫院,這才能讓學有專精的醫師專治複雜困難的病人,合宜的門診量,是讓醫師有充足的看診時間,這是健保推動醫院個別總額的目標。
不過,石崇良表示,健保署已經着手研議,調整診察費給付制度,不再不分難易給一樣的診察費,改依病人的複雜度,以及醫師付出心力來給予不同給付,複雜診察費金額,目前還在研議,也需要共擬會議討論通過後,最快下半年上路。
石崇良說,醫學中心以接受轉診爲主,將穩定病人下轉到其他層級醫院,甚至回到基層診所照護,也讓醫學中心學有專長的醫師專注在有難度複雜型病人。因爲依健保法現行規定,未經轉診者,要部分負擔50%,但目前還未上路。
石崇良強調,健保今年總額史上成長最高,增加531億之外,還有公務預算挹注,光就醫院總額部分就有6437億,比去年成長近400億,足足多出100億;西醫基層有1750億,同樣較去年成長100億,都較往年大幅成長,醫療資源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