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分級醫療 健保署對院前診所出手
熱門話題
爲落實分級醫療,讓大醫院迴歸照顧「急重難罕」病患,診所發揮家庭醫師的功能,健保署繼推動個別醫院總額後,也對院前診所出手;今年7月1日起,醫師以支援名義在診所服務,每月申報超過10萬點,一律打75折支付;爲鼓勵醫師到山地、離島、醫缺地區支援,這些地區申報的醫療費用維持不打折。
新制經健保署試算,一年可減少支付1.6億元,盼大醫院把穩定的病患下轉到基層,而非設立院前診所收治。
現行不少大醫院醫師報備支援診所,將病患帶走後,醫院繼續吸納新病患,而醫師在診所看病,仍採大醫院模式,做許多檢查,導致基層的點值稀釋。爲推動分級醫療,健保署去年起邀集醫界進行研議,未來這些專科醫師在診所的申報,每月超過10萬點,就會打75折支付。
健保署醫務管理組組長劉林義表示,打折支付的點數包含所有申報的醫療服務,若以診察費爲例,原爲364點,打折後爲273點。另爲鼓勵醫師到偏遠地區診所服務,這項措施對山地、離島、醫缺地區沒有影響。
劉林義表示,經健保署統計,每月在診所申報超過10萬點的醫師共約600位,佔總人數1萬8000位的3%左右。以2023年申報狀況試算,新制上路後,健保一年折付金額約1.6億元。
健保署鼓勵大醫院把穩定的病患下轉,到基層診所接受照護,而非採取院前診所方式。對於600名高申報量的醫師來自哪些體系?劉林義表示,未進一步分析,但院前診所多設立在都會區,健保的措施是全國性的,非針對特定體系出手;若有特殊情形,醫界可透過分區共管會議提出討論,研議是否排除打折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