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業如何保持長青?

數據說,家族企業傳承過三代不足13%;數據又說,72%新生代更積極參與經營

我國民營企業正在經歷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集中傳承浪潮。數據顯示,在代際傳承中做大做強實業企業,無論對於實現轉型升級和科技創新,還是對於促進國民經濟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抑或對於推動實現社會的共同富裕,都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問題來了——家族企業在傳統與創新、歷史與未來之間如何平衡?家族企業如何通過有效傳承管理,保持企業的競爭力並實現可持續增長?換句話說,家族企業該如何保持“長青”?

01

美洲家族企業財富傳承比例最高

畢馬威發佈的《解鎖傳承——家族企業的卓越成長之路》報告,基於2023年下半年對80個國家和地區的2683名家族企業CEO展開調研,發現在商業世界中,在每一家成功的家族企業的核心都有傳承的影子——由有形和無形資產組成的豐富組合,塑造了家族身份並影響着子孫後代,但傳承的形成、發展和積累還不完全一樣。家族企業通常表現出各種傳承類別,包括血緣傳承、社會傳承和財富傳承。這些傳承是建立競爭優勢的基礎,可推動企業盈利和超過行業平均水平的生存。

財富傳承包括作爲家族財務價值和財富基礎的有形資產。其中可能包括對家族有情感價值的傳家寶等實物,以及代代相傳的土地、財產或家族財富。通過調研發現,第一代和第二代企業的財富傳承得分最高,隨着家族企業傳承的世代數目增加,得分有下降趨勢。這可能反映隨着家族規模擴大和日趨複雜,財富被稀釋或重心從有形資產轉移到無形價值。財富傳承比例最高的是美洲。

血緣傳承反映了對維繫家族凝聚力和家族企業連續性的承諾。年輕家族成員通常會作爲潛在的繼承人積極參與業務,有助於確保家族財富在家族中代代相傳。來自“沉默世代”“嬰兒潮世代”和第三代及更後期世代的家族企業的CEO血緣傳承得分最高。

社會責任對家族企業來說並不陌生,因爲世界多個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氣候風險和不確定性問題對跨越幾代的家族企業來說一直都很重要:幫助創造環境價值,創造就業機會,爲社區繁榮作出貢獻,並強化爲家族、客戶、員工和社區提供長期價值的傳承。中東和非洲社會傳承得分較高的家族企業比例最高,整體傳承得分也最高。

02

家族企業行業分佈反映當地經濟發展特點

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中國的民族資本發展突破傳統手工業與家庭小作坊模式,開啓規模化的工廠生產。聶氏家族的恆豐紗廠、榮氏家族的麪粉產業鏈等,均爲當時的民族資本與家族企業的典型代表。

但自上世紀20年代後,跌宕起伏的歷史進程讓家族企業不斷遇到衝擊,直到中國推行改革開放後,方纔得以持續發展。中國民營企業/家族企業在改革開放後四十餘年的發展,呈現兩大核心變遷趨勢:

一是家族企業規模體量在國民經濟中的佔比大幅提升。1978年的改革開放,2001年中國加入WTO……一系列的里程碑事件爲中國家族企業從零到一、快速增長、做大做強創造了條件。2021年中國企業聯合會發佈的“中國企業500強”榜單顯示,民企的上榜數量佔比達到一半。近十年來,家族企業已成爲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是家族企業產業結構分佈隨時代趨勢發生演進。20世紀初,中國仍處於工業化發展初期,家族企業以紡織、麪粉、菸草、製糖等輕工業領域爲主。而改革開放後,中國家族企業則在更廣泛的產業領域中遍地開花。

從過去十年的中國民企500強榜單中可以發現,上榜企業的前十大行業席位佔比明顯下降,即產業多元化程度提升。從細分行業分佈來看,家族企業從傳統制造業拓展到批發零售、城市開發與房地產,再到近年來向新技術、新醫藥、新能源等領域快速發展——家族企業的行業分佈變化從側面體現了中國產業結構的躍遷。

世界不同地區的家族企業在行業分佈上各有特色,充分反映當地的經濟發展特點。房地產與城市開發在亞太地區的家族企業中佔比顯著高於歐美地區,而北美地區的批發零售業與科教文衛類家族企業佔比則顯著高於其他地區。

按照細分行業歸類,食品、零售、傳媒等行業是美國的上榜家族企業最多從事的領域,顯示了大衆消費與文化產業在美國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德國工業技術積累深厚,從事機械製造、汽車與零部件製造領域的家族企業問鼎榜首,而在意大利,紡織服飾與奢侈品行業活躍着一大批百年老店。

相比之下,中國的上榜家族企業以城市開發與房地產、工業品製造、建築與工程三類最爲常見。

03

家族企業股權高度集中

呈現同鄉同業現象

在中國,家族企業作爲一種獨特的企業形態,背後又有着深刻的社會結構和文化成因的影響。自古以來,中國人形成了種種血緣羣體,無論是氏族或宗族,還是大小不等的家庭,皆崇尚親親之道。

因此中國家族企業雖多采用現代企業的規範形式,但其內部關係仍多以家族爲內核,實質權力由家族控制,而其現代治理結構則往往流於形式,企業股權依然高度集中,企業管理依然掌握在企業主或者家族手中。

與此同時,企業的外部關係仍普遍呈現爲行業地域聚集或同鄉聚集。傳統鄉土文化帶來的深厚社會資本,表現爲行業的地域聚集和同鄉同業等形式的民營企業主羣起現象。有的形成了產業集羣,企業之間是聚合關係,典型如東南沿海地區;有的雖沒有形成產業集羣,但通過同類產品的豐富性和價格優勢提高本地聲譽,擴大了本地產品的總體市場佔有率,企業之間是競合關係。

同鄉同業現象,則是外向化的行業“地域”聚集。個人的責權利較模糊,更依賴信任、情誼、義氣作爲企業運作的推動劑與潤滑劑。一方面,構建鄉里關係和姻親關係相結合的社會網絡,打破技術和銷售渠道的市場壁壘,形成產業傳導和帶動效應;另一方面,以核心家庭獨立經營爲基礎的傳統生產模式,孕育了比較強烈的自主經營意識和價值觀,爲小微企業的誕生提供了生生不息的動力源。

04

成功傳承過三代不足13%

面臨多重挑戰

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正在重塑全球財富格局。過去一年,全球經濟各種不確定性衝擊,富裕人羣的財富正在縮水,比如,美國的超高淨值人數下降了10.3%。儘管如此,在全球擁有超高淨值人士最多的10個國家或地區中,中國內地是唯一出現逆勢增長的地區(增加2.3%),總數超過5萬人,該羣體主要由民營企業家組成。

在我國4700多萬家民營企業中,85%以上屬於家族企業。根據波士頓諮詢公司的研究,全球家族企業往往佔據規模企業中三成到六成的席位。在中國,家族企業佔規模企業數量近五成,在民營上市企業中佔比過半。

中國百強家族企業中,仍擔任董事長或CEO的創始人平均年齡已超過60歲,70歲或以上創始人數量佔26位,代際傳承迫在眉睫。然而傳承一直是世界性難題。多國數據顯示,家族企業成功傳到第二代不足30%,成功傳承到第三代不足13%,到第四代不足5%。根據麥肯錫的數據,中國家族企業在傳承過程中,超過60%會消失。

對於許多中國的企業家來說,他們即將面臨第一次傳承和尋找接班人的現實,需要提早規劃,爲企業的長遠發展做好準備,在面對快速變化的經濟和社會環境中保持競爭力。

一代創業者在未來5-10年裡,將大量面臨接班、傳承的問題。目前中國的私人和家族企業在傳承和創新的過程中面臨着諸多挑戰。首先是傳承問題的突出,下一代接班意願不足,他們感興趣的方面有時與祖輩所經營的產業相去甚遠;其次是傳統中國家族式企業往往權力過於集中,特別是在依賴於傳統商業關係和業務模式的情況下,放權和管理權力的過渡顯得尤爲艱難,這些挑戰也在新興經濟和技術進步下顯得格外突出。

05

製造業子女接班意願較強

服務業則不強

中宏保險宏運世家家族辦公室對200多家國內家族企業展開調查發現,在創始人擔任重要職位的企業中,其子女更多表現出不確定的態度;在創始人未擔任重要職位的企業中,其子女更有接班意願。

學習經歷也會影響接班意願,在國內上大學的子女較在海外上大學更願意接班。製造業子女的接班意願較強,服務業則不強;知識密集型的家族企業有接班意願的子女僅佔16.7%,而資本密集型企業的子女接班意願最強。

分析師認爲,在國內讀書的子女比在國外讀書的子女有更多的時間和長輩們相處,經過長時間的積累,隱性知識能得到更好地傳遞,他們也就更容易跟父輩們達成一致。

雖然第一代企業家在過去幾年中仍然是企業經營的主要角色。然而,在危機之下,新生代企業家的角色正在發生變化,72%的新生代企業家更積極參與企業經營。

在面對危機和風險時,中國家族企業認爲最關鍵的是確保財務穩健,維持低負債率,以及保有充足的現金流(29%);其次,他們重視建立穩定且多元化的人才庫(13%)、健全的風險控制體系(10%),以及制定具有前瞻性和平衡性的組織戰略(9%)。

在新生代傳承問題上,擁有外部工作經驗的作用日益重要。德勤《2024年家族企業調查報告》發現,美國48%的現任家族企業管理者僅在家族企業內部工作過,而這一比例在家族下一代中降至29%。表明下一代更傾向於先在外部積累職業經驗,通過外部的職業經歷豐富自身的管理和領導技能,提升在家族企業中的價值和影響力。

數據來源

德勤《2024年家族企業調查報告》《中國家族企業白皮書》

畢馬威《解鎖傳承——家族企業的卓越成長之路》

安永《2023年全球家族企業調查報告》

清華五道口國家金融研究院x匯豐環球私行《2023中國家族財富管理——穿越不確定性:傳承浪潮與家族信託調查研究》

清華五道口國家金融研究院《中國家族辦公室報告2022》

普華永道《第26期全球CEO調研報告之家族企業篇》《2021年全球家族企業調研中國報告:從信任到彰顯影響力》

波士頓諮詢公司《中國家族企業研究報告:中國家族企業的東方智慧與長青之道》

中宏保險宏運世家家族辦公室x復旦大學青年創業家教育與研究發展中心《中國家族企業傳承研究報告》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中歐家族傳承研究中心《2023第八屆新生代企業家組織暨中國新生代企業家調研》

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家族企業委員會x李錦記集團《中國家族企業與共同富裕研究報告》

信永中和管理諮詢《中國家族企業的傳承與轉型升級白皮書》

福布斯《中國現代家族企業調查報告2022》

麥肯錫

■策劃:新快報記者 羅韻

■採寫:新快報記者 羅韻

■製圖:廖木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