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急症中心下週日上路 全國13處地點一次看!石崇良:這科一定要有
衛福部長石崇良說,今年年初農曆年後發現,許多原本急診不壅塞的醫院也開始壅塞,「這樣就不對了」,顯見調控方面出現問題,爲避免明年春節連假髮生同樣的情形,現在需着手準備。記者胡經周/攝影
爲紓解醫院急診壅塞,假日急症中心(UCC)於十一月二日正式上路。衛福部長石崇良昨揭露,該中心目標是緩解醫學中心急診壅塞,特別因應明年春節長達9天連假,如今全國已有13處UCC初步完成設備及人力輪值,且依急診分佈,科別包括內、兒科,也需骨外科處理外傷。依健保署規畫,UCC部分負擔比照診所、地區醫院爲150元,掛號費由衛生局協調訂定。
假日急症中心地點出爐,全國共有13點初步完成UCC設備及人力輪值,臺北市是北市聯醫林森院區、昆明院區、信義門診部;新北市在怡和醫院、恩樺醫院;桃園市有四處,分別是龍潭敏盛醫院、大園敏盛醫院、大明醫院、中美醫院;臺中市是檯安雙十分院、家健聯合診所,還有臺南市永川醫院、高雄市的文雄醫院。
石崇良接受「聯合報」專訪指出,爲確保國家韌性,他上任後強調「醫療韌性」、「藥品韌性」及「社會韌性」三方面,在確保醫療韌性上,一定要解決急診壅塞,尤其觀察以往醫學中心急診壅塞都發生在少數醫院,但今年年初農曆年後,許多原本急診不壅塞的醫院也開始壅塞,「這樣就不對了」,顯見調控出現問題,爲避免明年春節連假髮生同樣情形,現在需着手準備。
石崇良表示,醫院急診除救治有生命威脅的患者,另有四大類族羣,包含外傷、慢性病急性發作、慢性病不穩定及臨時性的發燒或腹瀉等患者,其中外傷及慢性病急性發作如肺炎等,就需要UCC的協助。因此,在科別設計上,依急診分佈,週日小兒科病人很多,通通擠到醫院去,所以第一個是內、兒科,第二個就是骨外科,其他科別我們可以用遠距照會的方式去處理,眼科、耳科鼻科,就用照會方式處理。
此外,UCC另一目的要提高「醫療容量」,現在急診都是滿滿的, 當疫情發生時,量能拉不起來。石崇良說,新冠疫情期間,基層醫師可以看診,但診所空間小,沒有辦法容納大量病人,又沒辦法做快篩、胸部X光等,只能往醫院急診跑,因此量能一直很低,疫情初期都是醫院拼鬥,直到開放遠距醫療,基層量能才發揮出來。
「UCC就是在做動員的準備。」石崇良說,UCC由基層醫護人員、藥師登錄,由基層醫師輪班,採用聯合診所的概念,排班人力由政府安排,找一個比較大的空間,以提供檢驗檢查設備處理輕症及急症的病人,第一個是想到的是衛生所、健康中心,第二個想到的就是地區型醫院不開急診,它有空間,人力有限,因99牀以下醫院是不用開急診的,再搭配生活圈、壅塞醫院所在地,選擇這些地點開設UCC。
石崇良指出,未來希望每一個行政區都有一處UCC,一旦未來又有疫情時,它就可以擴大開設,且衛福部資訊處明年會完成公版資訊系統,不論在哪裡開UCC,資訊系統一打開,就是上雲端與健保對接。該醫囑系統包含人員排班、開立處方、藥品物流倉儲等,同時也可以監視每個UCC提供服務量,如這個地點好不好,需不需要加開時間或診次 ,或是這個點民衆很少,不需要, 應該要換到哪一個點。
「UCC是一個常態性的演習,它每個禮拜開,每個禮拜在動員整合人力。」石崇良說,傳染病再來時,民衆就知道可以到哪裡看,不會再重蹈新冠疫情通通擠到醫院急診,而把急診通通擠爆了。他說,爲讓病人享有一站式服務,UCC一定會供藥,因此藥師報備支援需要突破,護理人員執業登記也要突破,以建立醫療韌性。
現行急診部分負擔規定,基層診所、地區醫院爲150元,區域醫院400元、醫學中心750元,涵蓋簡單的外傷縫合,以及X光、抽血、藥物提供等服務。健保署醫務管理組長劉林義說,假日急症中心自即日起於捷運燈箱等加強宣導,而各地衛生局也已排定11、12月醫護人員及藥師班表,方便民衆就醫。
醫護人員人力費用部分,醫師白班1.5萬元、夜班2萬元,藥師、護理師、放射師等爲白班4000元、夜班6000元,值班若遇到4天以上連假,人力費用爲原本的2倍,醫療費用申報可加碼3成。
至於,經救護車載送的病人往往病情危急,假日急症中心將不會收治,若民衆至醫學中心急診經檢傷分類爲輕症,而要前往假日急症中心看診,交通費用需自行負擔。
●假日急症中心全臺13處地點:
衛福部長石崇良親自畫圖解說,醫院急診除救治有生命威脅的患者,另有四大類族羣,包含外傷、慢性病急性發作、慢性病不穩定及臨時性的發燒或腹瀉等患者,其中外傷及慢性病急性發作如肺炎等,需要假日急症中心提供服務。記者胡經周/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