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六都13處假日急症中心上路 石崇良:比照基層診所 部分負擔150元
爲解決醫學中心急診壅塞,衛福部規畫「假日急症中心」將於11月2日正式上路。衛福部長石崇良說,六都已選定13個地點,民衆假日發燒或輕傷等小病,不必在大醫院急診久候,但假日急症中心不開立慢性病處方箋。記者沈能元/攝影
爲解決醫學中心急診壅塞,衛福部規畫「假日急症中心」將於11月2日正式上路,目前六都已選定13個地點,包含臺北市的北市聯醫昆明院區、林森院區、信義門診部等,民衆假日發燒或輕傷等小病,不必在大醫院急診久候,但假日急症中心不得開立慢性病處方箋。
全民健康保險週日及國定假日輕急症中心試辦計劃,實施期間爲今年11月1日至明年12月31日。衛福部長石崇良今參與「百大醫言堂」節目上線啓動儀式後受訪表示,「假日急症中心」目前於六都佈置13個地點,將在十一月二日同步啓用,地點設有X光、超音波等簡單檢驗設備,提供民衆一站式的輕症、急症處理,如小傷口縫合等,目前六都規畫地點爲沒有開設24小時急診的地區醫院,因其有足夠的空間跟設備。
石崇良指出,假日急症中心的掛號費由各縣市衛生局覈定,每一家醫院都不相同,但部份負擔的部分是比照基層診所、地區醫院收取150元。
假日急症中心一天會開兩個診,時間從早上8點到夜間12點,共16個小時,並分成兩班、兩個診室,每一個診都會有內科、兒科和骨外科,每一個診會有兩位護理人員,並提供藥品調劑的服務,所以一定會有藥師,另外也安排了檢驗的醫檢師、放射師操作必要的抽血跟X光檢查。
石崇良說,過去常看到有一些醫師的門診從早上看到下午甚至到晚上,一個診看上百位病人,時間非常冗長,這樣的負荷對醫護人員來講是過重的負擔,透過醫學中心門診減量,把空間留給真正需要的病人。
依急診檢傷分類中,最多的患者是三、四、五級的病人,其中75%是三級病人,四、五級約佔10%,此外,就是一、二級的危急病人,因此80%的急診病人不是生命危急的情形,而希望減少大醫院急診病人加以分流,但見日急症中心不提供慢性處方箋。
至於,衛福部規畫明年下半年推動「未經轉診者至醫學中心就醫,當次醫療費用收取50%部分負擔」政策。石崇良說,將設定明年上半年作爲醫學中心的輔導期或緩衝期,讓醫院協助穩定病人下轉,原因是有些病人拿慢性處方箋,3個月回診一次,所以給予半年時間,至少會有兩次回診評估,並協助下轉。
過去推動分級醫療上,許多醫學中心已經建立起醫療網絡的合作醫院、診所,如臺大醫院的星月計劃、臺北榮總的雁行計劃等。但重大傷病、罕病等免部分負擔患者不會受到影響。
「這是一個好的時機,落實分級醫療。」石崇良說,今年推動個別醫院總額,再加上收取50%部分負擔,讓穩定輕症病人不需直接到醫學中心看診,可以在區域醫院、地區醫院或基層診所就能穩定追蹤,而需要重難症、罕症或需要轉診的患者,再到醫學中心就醫, 如此醫師纔能有餘裕受轉診病人的掛號,也有充裕的時間精確的診斷跟治療困難或重症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