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肉沒有「安全量」1根香腸就危險 糖尿病風險飆11%
加工肉類每天吃50克,罹患糖尿病風險就高11%。(示意圖。圖:shutterstock/達志)
加工肉品吃了傷身,醫師黃鬱純分享最新研究指出,少量食用加工肉類,就可能增加嚴重慢性疾病的風險,並沒有所謂的「安全量」,每天食用50克加工肉類,與不食用者相比,得到第二型糖尿病風險高出11%,大腸直腸癌的風險平均至少高出7%。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鬱純在臉書粉專指出,最新研究發現即使少量加工肉類也可能增加嚴重慢性疾病的風險,每天食用50克加工肉類,與不食用者相比,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至少高出11%,罹患大腸直腸癌風險則平均高出至少7%,通常一根熱狗、香腸的重量,也差不多是50克。
黃鬱純指出,食用加工肉類,並沒有所謂的安全量,很多東西都是日積月累地造成腸道的損傷,吃一根香腸,吃的不只是加工肉品本身,還有大量的鹽分、高溫燒烤的致癌過程。而臺灣常見的加工肉品,遠不止有香腸或熱狗,傳統的臘肉、三明治的火腿、早餐店的培根、韓式午餐肉,都屬於加工肉製品的範疇。
黃鬱純表示,加工肉品會導致高風險大腸癌,原因就在於常添加亞硝酸鹽做爲防腐與增色劑,這些物質在人體腸道中,特別是與酸性環境或與胺類接觸時,會形成N-亞硝基化合物,導致基因損傷和突變,甚至引發癌變,且這類食品的烹調,多半是煎、烤、炸的高溫烹調,會產生異環胺、多環芳香烴,異環胺與大腸腺瘤的發生有正相關性。
黃鬱純建議,飲食上應避免高溫烹飪、焦黑與煎炸,減少食用量可有效降低異環胺生成,日常應食用新鮮肉類;也要每年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透過檢查可以及早發現並切除大腸息肉,進而預防大腸癌的發生,臺灣每年約有1萬多人得到大腸癌,並有超過5千人因大腸癌死亡,但早期的大腸癌若有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