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觀察:大模型行業應集各家所長打通最後一公里

在近日舉行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記者發現大模型行業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同行非但沒有成爲冤家,反而相互站臺、彼此助力。

商湯科技大模型論壇上,階躍星辰、第四範式和智譜等公司的相關負責人齊聚一堂;無問芯穹智能算力生態論壇上,階躍星辰、銀河通用等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同樣在列。各方均圍繞“模型之問”這一核心議題,共同探討大模型行業的協同創新之道。

如何打通“算力-數據-模型-應用”的最後一公里?這是擺在所有大模型公司面前的共同考題。

近半年來,大模型的發展逐步從OpenAI開創的預訓練爲主、監督學習爲輔範式,轉向顯著提升推理能力的強化學習範式。能否降低推理成本,成爲決定大模型應用滲透率的關鍵因素。

正如階躍星辰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姜大昕所言,“多開好省”是大模型應用落地的四大“黃金法則”,“多”即多模態,“開”代表開源,“好”指的是模型的性能好,“省”則強調節省成本。

模型廠商與芯片廠商通過聯合創新,實現大模型和算力的雙向價值最大化,被認爲是打通最後一公里的重要路徑之一。爲此,階躍星辰聯合近10家芯片廠商和算力平臺發起“模芯生態創新聯盟”,從底層進行聯合創新,提升模型適配性和算力應用效率,致力於爲企業和開發者打造出既好用、又高效的大模型。

智譜總裁王紹蘭認爲,行業內還應建立聯盟或組織,將大量沉澱的數據挖掘並共享出來,爲大模型在實際場景中的應用提供充足的“彈藥”。

無問芯穹攜手行業生態夥伴共同建設上海首個人工智能終端軟硬適配優化中試平臺。該平臺將聚焦人工智能終端產業發展,協同各環節參與者,共同建立跨領域協同創新機制,重點解決共性技術難題,並形成覆蓋計算效能、功能實現和交互體驗的完整評價體系和“自我造血”的長期產業化能力,最終打造爲可持續盈利的投資收益型中試平臺。

階躍星辰聯合創始人、副總裁朱亦博提出,大模型時代應有AI總集成商,將算力、算法、語料數據、智能體等要素集成整合在一起,“這或許也是一種模式”。

儘管各家選擇的模式和路徑不同,但在大模型時代,只有讓每家公司充分發揮自身專長,形成協同合力,才能真正打通從技術創新到產業應用的最後一公里,加速推動行業的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