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短評/昨是今非 川普政府臺灣地位未定如何自圓其說

美國在臺協會(AIT)12日應媒體詢問表示,中國刻意曲解二戰時期文件,包括「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及「舊金山和約」,企圖藉以支持中國脅迫臺灣的行徑;然而北京的論述完全是虛假不實的,這些文件均未決定臺灣最終的政治地位。(本報系資料照片)

美國在臺協會(AIT)臺北辦事處近日語出驚人,指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國、中國(中華民國)、英國等同盟國元首達成的「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以及戰後同盟國成員與日本簽署的「舊金山和約」三項文件,均未決定臺灣最終的政治地位。國務院回覆本報記者時,也證實此事。

也就是說,這項說法並非AIT一位發言人的即興之作,而是得到國務院的背書所致。果真如此,不僅代表美國對臺灣主權立場態度的重大改變,各界長期以來對這三項文件所代表的歷史事實解讀,恐將矛盾錯亂不知伊于胡底。

近年來,中國除了加重對臺灣周邊的軍事施壓,也聚焦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主張當年取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中國代表」席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擁有對臺灣的主權;近期,中國大肆慶祝「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意圖奪取當年是由中華民國領導抗戰的詮釋權,更以「開羅宣言」等歷史文件,宣稱日本當年已將臺灣主權歸還中國人民共和國,魚目混珠之心,昭然若揭。

檢視歷史文件,「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分別於1943年和1945年發表,當時出席兩項會議的「中國領導人」是蔣介石,美國總統則分別爲羅斯福與杜魯門,英國爲首相丘吉爾。開羅宣言中明文指出,臺灣、澎湖主權歸還中華民國,波茲坦宣言再確立必須執行開羅宣言內容。美國國務院對臺灣主權歸屬的最新迴應,難道未先了解這兩項由美國總統背書的歷史文件內容,還是就乾脆背離揚棄?

當年由於日本不接受波茲坦宣言,因此遭到美國用原子彈轟炸廣島和長崎後,終於無條件投降。到了多數同盟國於1951年簽署「舊金山和約」之際,中華民國政府已退守臺灣,當時和約中僅表示,日本政府放棄對臺灣、澎湖等島嶼的一切權利,卻未如開羅和波茲坦兩項宣言般,言明臺灣主權歸屬,因此成爲臺獨人士主張「臺灣地位未定」的重要法源。

日本與中華民國與在1952年簽署中日和約,被認爲間接承認中華民國對臺灣擁有管轄權。不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以開羅宣言,主張擁有臺灣主權,招來民進黨政府大力反擊,強調和約並未將臺灣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且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未統治過臺灣。

在中華民政府初遷臺灣之際,當時有「棄臺」傾向的杜魯門政府,確有部分美國官員支持臺灣地位未定之說。如今川普政府的國務院更直指和臺灣地位有關的三項歷史文件,都「未決定臺灣的政治地位」,恐替臺獨背書。若此說確成新的政策,美國的「一箇中國」政策與臺灣相關的內容,恐將重新改寫。從歷史事實來看,不知美國政府如何看待昨日之我,何以自圓其說?

有涉外人士分析說,美方說法有可能是不想陷入中國的論述陷阱。與其辯論臺灣從日本手中歸還給中國,到底是中華民國,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或者爭辯中華民國的合法地位,不如全盤否定三項歷史文件對臺灣的主權主張,把重心聚焦在臺灣現在擁有主權的客觀事實上。

無論如何,臺灣現有的民主自由,全然是建立在中華民國的基礎之上,總統更是基於中華民國憲法所選出,美國若將中華民國對臺灣的主權置於五里迷霧,從戰略和戰術言之,無疑本末倒置,更有踩上臺獨紅線的風險,讓中國借題發揮,危及臺海之安危。這難道也符合美國的核心利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