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酶抑制劑脫靶效應Panel|先導化合物優化一站式服務|愛思益普

傳統激酶靶點研發常面臨選擇性不足、脫靶效應顯著等挑戰,而北京愛思益普通過跨學科技術整合,爲“不可成藥”靶點提供創新解決方案。以KRAS G12C突變爲例,平臺構建了從蛋白表達製備到細胞功能評價的完整技術鏈:通過E.coli系統純化高活性KRAS蛋白,利用酶學複合體檢測技術解析其與GTP/GDP的結合動力學,再通過CRISPR-Cas9編輯技術構建腫瘤細胞模型,驗證化合物對突變蛋白的抑制作用。

在某KRAS G12C抑制劑研發中,平臺結合SPR技術檢測化合物親和力(KD值達pM級),並通過腦片膜片鉗驗證其神經元保護作用,最終開發出ICE-KRAS-001。該分子在臨牀前研究中展現出優異的抗腫瘤活性,且對正常細胞毒性顯著低於傳統化療藥物。此外,平臺還建立了激酶譜與ADME(藥物吸收、分佈、代謝、排泄)的閉環評價體系,可同步預測化合物的藥代動力學特性及脫靶風險,將臨牀前失敗率降低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