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電影《您的聲音》:北京經驗的影像志
中國文化報記者 張影
“作爲基層社會工作者,我覺得選取的案例很真實,也有一定代表性”“片中都是老百姓、基層人員,拍得真實、有起伏、有人性”……反映北京接訴即辦改革的紀錄電影《您的聲音》在院線上映後,憑藉真情實感直擊人心,以質樸深邃的影像語言激發觀衆情感共鳴。專家、學者認爲,該片爲創作反映新時代中國故事的同類型影片提供了有益經驗。
《您的聲音》不僅是北京經驗的影像志,更是數字文明時代城市治理的啓示錄。該片以“12345”北京市市民熱線服務中心接入的市民訴求電話爲線索,串聯起話務員的成長、停車難、老樓加裝電梯、市民打分機制、數字化智能化治理方式等7個故事,從不同側面講述北京市接訴即辦改革實踐成果。那些在熱線中的訴說,最終匯聚成文明社會的樸素真理——讓每一種聲音都能獲得莊嚴的迴響。
中央新影集團導演、《您的聲音》總導演徐潔勤介紹,影片自去年3月開始籌備,歷時10個月完成製作。在拍攝過程中走訪了40餘個相關單位,採訪了百餘位與接訴即辦相關的一線工作人員。
該片主創人員以社會學田野調查般的敏銳,打撈起一座城市鮮活的故事、感人的瞬間,讓一座超級城市顯露出隱秘的柔情肌理。爲了更好地呈現故事,讓觀衆感同身受,影片前後修改了十幾個版本。在海量的電話錄音素材中,主創人員一條條聆聽、篩選,記錄下外賣員在中秋節爲接線員送祝福的暖心時刻。
在基層治理研究學者、北京科技大學教授李芳看來,一方面,電影很好地呈現了城市社會治理的關鍵要素,停車難、老樓加裝電梯等問題具有典型性。另一方面,電影還呈現了基層治理主體的多元化及機制創新。
“影片中選取的7個故事具有典型性,立體呈現了城市治理中的生活畫卷,不迴避矛盾,能夠真正打動人、感染人”。北京電影學院副院長俞劍紅表示,《您的聲音》是一部溫柔感人的影片,作品的主題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影片通過接訴即辦的真實事件,探討大城市治理現代化的時代命題,以及如何踐行“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理念。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中國視協理論評論專委會副會長盧蓉認爲,影片在構思上十分巧妙,用一條電話線串聯起北京這座國際化大都市的治理場景,一端是市民,另一端是政府,連接着微觀個體的生活問題與宏觀治理體系的運行。盧蓉觀察到,影片在社交媒體上引發熱議,這讓“12345”再次成爲一個公衆話題,更讓人看到了紀錄片的力量。
專家還認爲影片在潛移默化中影響着市民的公共參與意識。“影片採用平民視角,讓每一位觀衆都能看到自己,進而反思自己、反觀社會。”中國電影文化研究院教師、紀錄影像研究學者孫紅雲說。
來源:中國文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