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您的聲音》熱映,北京高校師生暢談城市治理新啓示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實習生 覃伊蕊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尹希寧)“城市的車水馬龍就像這座城市的脈搏,通過12345這樣一條熱線,我們能更加真切體驗這個城市的脈搏跳動和流動溫度。”2月26日,中央財經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的輔導員李莎莉觀看紀錄片《您的聲音》後表達了自己的感想。

當天,紀錄片《您的聲音》小型研討會在北京交通大學舉行,北京交通大學、中央財經大學、首都師範大學等高校的師生與該片總導演徐潔勤展開交流研討。

李莎莉說,這是她第一次走進電影院觀看紀錄片電影,影片講述的故事讓她聯想到不少自己工作的經歷,“好多畫面在我心裡還是‘熱乎’的。”

“我們想呈現真實的故事。”徐潔勤介紹,《您的聲音》以獨特的視角和“浸入式”拍攝手法,生動呈現了北京深化“接訴即辦”改革的創新實踐,將普通市民的訴求、基層工作者的擔當和社會治理的創新緊密結合。影片自上映以來,便引發了廣泛關注和強烈反響。

首都師範大學接訴即辦中心負責人李嬌嬌分享了自己從專職輔導員轉崗到學校接訴即辦中心的經歷。“影片讓我看到了許多接訴即辦工作者的縮影,也想起了自己這段‘有疲憊、有委屈、有眼淚,也有堅持、有感動、有期待’的來時路。”

同樣在高校負責接訴即辦工作的還有北京師範大學的胡志峰。他提到,北師大的“京師大福”(諧音“京師答覆”)熱線與12345市民熱線的精神一脈相承,爲師生提供了重要的溝通渠道。每年,“京師大福”的接待師生諮詢量約6000多條,提問直接派單給近30個管理部門。去年,熱線還搭載了“智能問答”系統,截至目前,師生自助搜索量超過1.4萬條。

北京郵電大學的修銘悅從新時代大學生黨員的視角闡述了對影片的理解。“作爲一名學生黨員,我們更應該學會傾聽身邊的聲音。每一個聲音都可能是一個改變的契機。”

“‘熱乎’之後,我們還是要回歸到工作本身。”李莎莉說,《您的聲音》不僅是一部紀錄電影,更是一本生動的城市治理和教育實踐教材。從電影出發,北京這座城市的社會治理還有許多變化值得思考、探索。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