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捷恐成最廢捷運線?基市府:會發展多元財源
臺灣民衆黨基隆市黨部榮譽主委林毓峰認爲,基捷通車後恐成「最廢捷運線」。基市府表示,基捷建設非以營利爲目標,通車後會發展多元財源,讓捷運建設發揮最大效益。圖/基市交通處提供
串連北北基的基隆捷運,新北保長坑至基隆八堵的7座車站,細部設計標案7月評選。臺灣民衆黨基隆市黨部榮譽主委林毓峰認爲,通車後恐成「最廢捷運線」。基市府今天表示,基捷建設非以營利爲目標,通車後會發展多元財源,讓捷運建設發揮最大效益。
林毓峰說,連北捷部分路線到現在都還在虧錢,基捷一旦通車,恐怕成爲「最廢捷運線」,基市府將無力負擔後續經營。
他認爲,基捷飽受批評除了路線「很像臺鐵」,捷運汐東線也部分和基捷重疊,引發效益質疑。各縣市都有蓋捷運呼聲,但基隆擁有完整的快捷公車系統,「快捷公車捷運化」纔是把錢花在刀口上,對基隆通勤族更有利。
基捷第1階段只通到八堵,根本沒進市區。基捷一旦通車,林毓峰指初期運量絕對成問題,保守估計日均不到3萬人次,捷運站周邊商場也無法成形。基市府接手後開始負擔經營、維護成本,恐怕成爲財政沉重負擔。
基市府交通處表示,基捷計劃目標是爲了滿足基隆通勤捷運化需求、舒緩臺鐵樹林至南港間瓶頸路段負荷,並配合站區開發,帶動基隆河谷廊帶產業發展,並非以營利爲目標。
興建捷運屬高成本公共運輸系統,僅靠票箱收入無法支應營運成本,仍須仰賴場站廣告、商業租金、聯合開發與其他多元營收支撐。國內各地捷運系統也多透過政府補助、附屬事業收入與聯合開發收益支撐營運成本。
交通處指出,參考國內捷運系統運量,多於通車後逐步成長,以臺中捷運綠線爲例,2021年通車後,透過公車轉乘優惠、無縫接軌交通系統與車站周邊都市計劃,日均運量由初期不及2萬人次,已穩定成長至2024年超過4萬人次。
高雄捷運初期低運量,透過整合紅橘主線與輕軌、推動觀光票種與大型活動輸運,2024年整體日運量已突破20萬人次,顯示捷運運量可配合路網之成長與大衆運輸相關政策之輔助逐步成長。
交通處說,市府未來將比照其他縣市經驗,培養基隆捷運運量並配合站區都市再生開發,帶動通勤與觀光人流,以提升系統運量。也會發展多元財源,強化基隆捷運沿基隆河谷廊帶及周邊區域產業開發,讓基隆捷運建設發揮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