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國調研行|“青貨”出青更出海

本報記者 畢振山 武俊豪

誰能想到,在盛產牛羊肉的青海,綠色蔬菜也能“出圈”。

在青海省海東市樂都蔬菜種植基地的溫棚裡,一棵棵西紅柿秧枝繁葉茂,果實累累。一名工人邊澆水,邊檢查西紅柿的長勢。“每天下午,那些已經半紅的西紅柿就會被採摘下來,由貨車運往機場,再空運到上海。第二天早上,上海市民就能在超市裡買到新鮮的樂都蔬菜。”工人介紹說。

近年來,青海着力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冷涼蔬菜、藏毯、犛牛肉等特色產品,走向全國、賣向全球。

“青”菜出青

樂都距上海2000多公里,這裡的蔬菜有什麼特別之處?樂都區農業農村局蔬菜服務中心主任馬國業給出了答案:“這裡海拔在1700米到3000米之間,即使夏季氣溫也不會太高,由此便產生了在冷涼環境下生長的冷涼蔬菜。日照充足、水質好、污染小,也爲蔬菜生長提供了優勢條件。”

近年來,樂都區充分利用國家農業綠色發展的政策機遇,加大冷涼蔬菜產業投入,同時積極向山東壽光等地“取經”。目前全區蔬菜種植面積突破12萬畝,產量突破40萬噸,產值突破14.5億元,已成爲青海省最大的蔬菜生產基地。與此同時,樂都還創新“企業+合作社+農戶”“核心基地+種植戶”等產業發展新模式,帶動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馬國業說,樂都蔬菜不僅走出青海,向北京、上海、香港等大城市供貨,還搭上“一帶一路”的快車實現出海。“我們通過展銷會、農博會等從市場上拿到訂單,然後通過工廠實現精準化育苗,再根據不同的海拔高度將蔬菜種植到溫棚裡面,以實現最大的經濟效益。”彩椒、香菜、土豆、西蘭花等明星出口產品,遠銷到韓國、泰國、馬來西亞、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等市場。

青海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管理處處長劉得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青海的蔬菜原來主要靠合作社、經銷商來組織出口,近幾年青海省委省政府重視冷涼蔬菜產業,着力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通過組織洽談會等,使青海的蔬菜出口從無序出口走向有序出口。

藏毯出海

如果說樂都蔬菜是依託當地自然條件和規模化種植打開了天地,那麼青海近些年着力培育的藏毯產業則藉助傳統編織工藝生存壯大、揚帆出海。

“我們很多手工地毯都是私人訂製的,大面積的機織地毯則遠銷迪拜、拉斯維加斯等地。其他地毯想要進入中東這些市場,都得跟我們的產品進行對標。”青海省聖源地毯集團有限公司項目部負責人杜非向記者介紹。走進該公司的生產車間,但見牆上懸掛的手工地毯色彩豔麗、精美絕倫。在手工地毯編織區域,工人師傅一邊觀察着畫樣,一邊熟練地將線先打成8字扣,然後再砍斷。

據記者瞭解,藏毯是世界“三大名毯之一”,藏毯中的加牙藏毯技藝在2006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聖源地毯的手工編織地毯採用的就是加牙藏毯技藝。製作這樣一張地毯往往需要半年以上時間。而青海省豐富的犛牛毛和藏系綿羊毛資源,爲該公司發展手工地毯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除了手工編織地毯,聖源地毯還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16色阿克明斯特高速生產線10條,實現了藏毯工藝的規模化生產和定製化生產。

杜非告訴記者,聖源地毯70%的產品用於出口,在將中國非遺產品推向世界的同時,還帶動當地就業,助力鄉村振興。據瞭解,該公司90%的員工來自周邊村鎮,更有來自廣西等南方省份的工人前來拜師學藝。

如今,青海已經涌現出一批像聖源這樣的藏毯企業,它們將藏毯這項傳統技藝專業化、國際化,使藏毯成爲青海產品走向國際市場的“排頭兵”之一。

“青貨”賣全球

說到青海特色產品,不得不提犛牛肉。青海省的犛牛數量佔世界犛牛總量的35%左右,發展犛牛產品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在西寧市可可西里食品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裡,記者看到一塊塊犛牛肉經過清洗、切割、蒸煮、入味、烘乾、包裝等程序,轉化爲犛牛肉乾等一系列產品。

“我們公司目前年產能力7000餘噸,已開發並上市32個犛牛系列產品,與北京華聯、大潤發、永輝超市、胖東來等大型超市實現合作。公司的研發中心2018年獲評農業部‘國家犛牛肉加工技術研發專業中心’。”可可西里公司副總經理馬威告訴記者,該公司採取“公司+基地+農牧戶”的生產定購方式,以每公斤高於市場價1元的價格從農牧戶手裡收購犛牛,每年有1萬多農牧戶因此受益。

類似可可西里犛牛肉這樣的青海特色產品,在青海農林牧商品交易中心的展廳裡比比皆是、琳琅滿目。該交易中心成立於2020年,是由青海海東工業園區管委會、新立訊科技集團(南京)合資打造的一站式大型西部農副產品採銷平臺。中心採取線下基地與線上平臺(“西部優選”)相結合的方式,將青海特色產品推向全國乃至全球。

青海農林牧交易中心副總經理楊慶慶告訴記者,任何企業都可以免費入駐“西部優選”平臺,交易中心將提前考察企業的產能和資質,確保其產品質量過關。企業入駐平臺後,平臺會幫助企業做宣傳推廣。目前,入駐該平臺的特色農企有2000餘家,名優商品涵蓋犛牛肉、藏系羊肉、枸杞、奶貝奶片、青稞藜麥等,累計交易額突破13億元。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目前青海農林牧交易中心與位於鹽城的華東農產品交易中心、位於雅安的川藏農產品交易中心已經形成聯動,以實現“東產西送、西產入東”,持續拓寬“青貨出青”流通渠道。隨着青海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持續取得進展,未來預計將會有更多產自青海的優質產品走向市場、走入千家萬戶。

來源: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