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民間資金 跨部會引資入公建
圖左起爲經濟部能源署組長高淑芳、國發會經濟發展處專門委員劉奇嶽、財政部促參司簡任技正蔡淑芬、金管會保險局局長王麗惠、金管會副主委莊琇媛、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臺灣證券交易所經理張雅湄、國泰電業總經理林治邦及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尤昭文。圖/王德爲
政府正引導國內外資金迴流臺灣、建設臺灣,投入國內公共建設及產業發展,成爲經濟發展的新活水。在「兆元投資國家發展計劃」政策推動近一年來,國發會21日表示,在與財政部及金管會攜手合作下,民間參與的簽約金額已近2,000億元;環境部、經濟部推動深度節能與綠色產業投資,中央及地方政府規劃永續發展債券發行計劃,及至今年9月底已發行逾1,400億元,明年第一季將有第一檔中央政府發行的永績債券掛牌。
「引導大衆資金投入公共建設-公私攜手,建設臺灣」論壇21日登場,邀請國發會、財政部,金管會、經濟部、環境部、證交所、櫃買中心,投信投顧公會、壽險公會及業界代表,以六場專題演講說明政策及民間動能的結合,並以論壇進行提問交流。
金管會副主委莊琇媛表示,臺灣長期享有經濟成長紅利,民間資金極爲充沛,主計總處預估,至2025年底,臺灣的超額儲蓄將達4.8兆元,2026年更上看5兆元;而保險業是民間資金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來源,截至今年8月,保險業資產總額已達36.39兆元,且仍持續成長中,這兩大來源形成龐大的民間資金,若能妥善引導進行投資,將成爲支撐國家發展的重要力量。
莊琇媛指出,兆元投資國家發展方案的具體措施有分三大部分,包括:一、建立創新的促參推進機制:政府鼓勵企業主動提案,針對有潛力的建設或產業專案,提供行政協調與投資配對服務。
二、優化投融資條件:透過政策誘因,讓保險業、退休基金等更容易投資公共建設與策略性產業。
三、推動公共建設證券化與金融商品創新:針對大型基礎設施與公共建設,政府鼓勵以資產證券化的方式,金管會也請證交所、櫃買中心組成資本市場服務團隊,與業者研議發行符合保險業投資需求的金融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