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參與公建 引資逾2.4兆
財政部長莊翠雲4日表示,自推動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以來,已經導入民間資金超過2.4兆元。圖爲臺北大巨蛋。(本報資料照片)
財政部長莊翠雲4日表示,自推動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以來,已經導入民間資金超過2.4兆元、創造45萬個就業機會,公共建設不再只是政府的責任,而是展現全民增與的成果。
財政部4日舉行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招商大會,彙整105件招商案源,釋出總商機2364億元,雙創近3年來最多。主要包含衛福部及臺北市推出的長照園區、雲林縣社會住宅案、高雄市的廢棄物資源化設施、臺南巨蛋、臺中市與南投縣的轉運站,都攸關民衆的生活品質。
長期以來,財政部積極推動民間參與公共建設,帶動公建效能提升。累計至2024年底,民間參與公共建設已經累計簽約2378件,民間投資突破2兆4661億元,創造超過45萬個就業機會。
2024年中央與地方攜手推動完成131件簽約案,投資金額達1588億元,已經連續3年投資金額都超過1500億元,吸引民間投資成效卓着,其中退輔會辦理的「宜蘭贊榮民文化暨觀光遊憩興建營運移轉案」投資金額達142.95億元最爲吸睛。
財政部同時積極與金管會、櫃買中心共同合作輔導中央部會及地方政府發行政府永續發展債券,擴大引導民間資金投入公共建設的能量。臺北、高雄與桃園等地方政府都已經發行永續債,有意跟進的地方政府有新北市、臺南市,多運用於建設捷運或者借新還舊。
中央政府的永續債將規畫運用於高雄國際機場新航廈,及金門大學學生宿舍,預計最快2026年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