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有客戶過度集中風險?市場瘋猜都靠「兩臺系 AI 大廠」撐四成營收
根據輝達(Nvidia)申報資料,上季由兩大「直接客戶」貢獻了39%的營收。路透
根據輝達(Nvidia)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申報的資料,在止於7月的上季,兩大客戶貢獻了高達39%的營收。身分成謎的A客戶和B客戶在總營收的佔比分別是23%和16%,遠高於去年同期前兩大客戶的14%和11%,引發市場對該公司客戶集中度過高的疑慮。
這引燃市場的熱烈討論:輝達爆炸性的成長是否主要依賴於少數大型雲端業者,例如微軟、亞馬遜、Google和甲骨文。
根據輝達財務長柯蕾絲週三的說法,「大型雲端服務商」約佔該公司資料中心營收的50%,而資料中心業務上季佔輝達整體營收的88%。她還補充,輝達曾經歷「少數客戶貢獻高比率營收」的情況,此一趨勢可能持續。
然而,神秘客戶A與B未必是雲端服務商。輝達發言人拒絕透露。根據文件,輝達將客戶區分爲「直接客戶」與「間接客戶」,而A與B均屬於「直接客戶」。
直接客戶不是晶片最終使用者,而是採購輝達晶片組裝成完整系統或電路板後,再轉售給資料中心、雲端業者與終端用戶的企業。這類客戶包括鴻海、廣達等原始設計或原始設備製造商,或戴爾等經銷商或系統整合商。
間接客戶則涵蓋雲端服務供應商、網路公司與一般企業,通常向輝達的直接客戶採購系統。輝達表示,僅能根據採購訂單與內部銷售數據推估間接客戶貢獻的營收。
要判斷雲端巨擘是否爲神秘客戶極其困難,部分原因在於輝達對直接與間接客戶的定義存在彈性空間。文件也提到,有兩家間接客戶透過客戶A與B採購系統,各自貢獻超過10%營收。
更添謎團的是,輝達稱某「AI研發公司」透過直接與間接管道貢獻「顯著」營收。輝達週三向投資者強調,AI系統需求不僅來自雲端供應商,還擴及採購AI系統的企業、專攻AI服務的新興雲端商(neoclouds),以及外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