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揭露兩大客戶佔營收近四成 市場憂「客戶集中風險」

▲美國晶片大廠輝達。(圖/路透)

記者高兆麟/臺北報導

根據外媒CNBC報導,輝達在美國時間週三向證交會(SEC)提交的最新財報文件中披露,第二季有兩大客戶合計貢獻公司39%的營收,令市場對其過度依賴少數客戶的風險再度升溫。

根據文件,輝達的「客戶A」貢獻總營收的23%、「客戶B」則佔16%。相較去年同期前兩大客戶分別僅佔14%及11%,集中度明顯提高。

輝達財務長Colette Kress在聲明中指出,「大型雲端服務供應商」約佔第二季資料中心業務營收的一半,而資料中心已是公司總營收的88%。輝達並承認,過去曾經歷營收高度集中於少數客戶的情況,「這樣的趨勢可能會持續。」

外界猜測這兩大客戶可能與雲端巨頭如微軟、亞馬遜、Google或甲骨文相關,但輝達未證實。文件僅揭露「客戶A、B」屬於直接客戶,多爲代工廠(如鴻海、廣達)、OEM廠商或系統整合商(如戴爾),再將系統銷售給雲端業者與企業。至於雲端服務商則被歸爲「間接客戶」,透過這些系統採購。

文件同時提到,有兩家「間接客戶」各自貢獻超過10%營收,且一家AI研發公司亦透過直接與間接渠道帶來「具意義」的營收,進一步增加外界對「神秘大客戶」的猜想。

法人指出,輝達爆發式成長高度依賴雲端資本支出規劃。匯豐證券分析師Frank Lee就認爲,若2026年雲端資本支出指引未有更明確上修,短期內難再出現盈餘上調或股價催化劑,因此維持「持有」評等。

另一方面,黃仁勳則持續看好AI基礎建設長期市場。他向投資人表示,AI基礎設施規模可能達3至4兆美元,而輝達產品(不僅是GPU,也包括其他晶片)在單一5百億美元AI資料中心的建置成本中,市佔可高達70%。

黃仁勳並強調,僅前四大雲端業者的資本支出在兩年間已翻倍,今年整體規模預估達6,000億美元;此外,企業級買家、海外雲端供應商及各國政府投入的「主權AI」專案,將持續推動輝達營收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