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立智能IPO:單一大客戶貢獻6成以上營收,業績“變臉”風險不低

走過IPO受理與問詢階段,江蘇酉立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酉立智能”)迎來上會考。據北交所網站5月9日消息,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委員會定於2025年5月16日召開2025年第6次審議會議,審議酉立智能首發事項。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機構的上市公司鷹眼預警系統算法,即將面臨上會的酉立智能已經觸發17條財務風險預警指標。業內人士評論稱,華泰證券這次對酉立智能的保薦或將“翻車”,其去年推薦的科創項目財報被扒出水分,這次酉立智能或將重蹈覆轍。

年輕企業上市合理性被質疑

酉立智能的前身酉立有限成立於2017年,並於2023年以經審計的賬面淨資產值折股整體變更爲股份有限公司。自成立以來,酉立智能深耕光伏支架領域,聚焦光伏支架核心零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可以看出,酉立智能從成立到如今的籌備上市,還不足10年。在生產規模、產品種類及資金等方面與業內同行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一般認爲,年輕企業上市如同“青春期提前暴露於聚光燈下”,需在資本助力與戰略自主性之間找到平衡。需要企業結合行業特性(如硬科技需長期投入vs.消費品牌需快速擴張),制定個性化資本規劃,以避免因短期融資需求犧牲長期發展韌性。

就酉立智能所光伏行業而言,規劃需圍繞市場需求、政策導向、研發投入、資金籌措、成本控制、合規性管理等多維度展開。

再從酉立智能的適配性來看,酉立智能專注於光伏支架核心零部件(如跟蹤支架、固定支架),產品出口佔營收比超70%,過度依賴海外市場令公司較容易受貿易壁壘影響,整體業務佈局合理性被北交所質疑。

在回覆函中,酉立智能解釋稱,跟蹤支架銷售區域主要集中於境外市場,公司主要應用於境外市場具有合理性。但同時也再次暴露了公司大客戶集中度高於同行平均水平的短板。

從其他經營指標來看,近三年,酉立智能營收與淨利潤保持了一定增速,但毛利率呈降勢。2022年至2024年,酉立智能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爲 20.04%、19.14%、18.71%;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波動較大,同一時期內分別爲2188.99萬元、-531.58萬元和3574.29萬元。對此,酉立智能稱,公司總體現金流情況良好,不存在較大資金壓力及流動性風險。

但從其募集資金用途可看出,酉立智能的解釋並不能令人信服。招股書顯示,本次擬通過IPO募集的3.58億元中,7000萬元將用於補充流動資金,顯示對資金需求的迫切性。

客戶集中度過高,競爭劣勢明顯

上述提到,大客戶集中度高是酉立智能的短板。

2022年至2024年,公司對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額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高達94.90%、 94.91%、96.44%。

其中,酉立智能第一大客戶NEXTracker收入佔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爲80.69%、61.67%、70.00%;其毛利佔比分別達到97.29%、79.70%和82.58%,客戶集中度明顯高於同行平均水平。

公開資料顯示,Nextracker‌是一家專注於太陽能跟蹤系統的公司,其產品能夠幫助提高太陽能發電效率。根據Wood Mackenzie數據,2015年至2023年,NEXTracker的跟蹤光伏支架出貨量連續9年位列全球第一。

NEXTracker的市佔率成爲了酉立智能解釋自身客戶集中度過高的重要理由,且鑑於光伏跟蹤支架行業的現有市場格局和公司現有產品結構,酉立智能稱,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公司仍不可避免存在客戶集中度較高和單一大客戶依賴的情況。

然而,現實是否如酉立智能所說?大客戶集中是否真的不能避免?

以酉立智能的同行競爭對手意華股份爲例,同樣是光伏行業,同樣是支架細分市場,同樣的生產銷售模式,意華股份的客戶與銷售佔比相對更加合理。

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意華股份前五名客戶合計銷售金額約爲31.11億元,前五名客戶合計銷售金額佔年度銷售總額比例爲51.03%。

值得注意的是,酉立智能的第一大客戶NEXTracker也是意華股份的重點客戶,競爭關係明顯,未來很可能發生市場競爭加劇導致供應份額減少等情況,屆時酉立智能則可能會迎來經營業績乃至公司生存上的重大不利影響。

其前車之鑑就包括上市後業績即“變臉”的康希通信。

公開資料顯示,康希通信深耕射頻前端領域,是半導體行業的一員。2021年至2022年(上市前),康希通信的業績保持高速增長,但2023年上市當年,康希通信的營收就同比下滑了1.14%,淨利潤更是同比下滑超五成,僅爲0.1億元。

通過公司的合作情況發現,康希通信上市後業績“變臉”,與其大客戶訂單情況有關。2021年、2022年,康希通信第一大客戶銷售的營收佔比分別達到58.64%、51.29%,兩年間接爲公司貢獻了超4億元的收入。然而,康希通信2023年上市之後,與該大客戶的合作沒有再呈現繼續增長的態勢。

根據2023年財報,康希通信未披露前五大客戶名稱,但財報顯示對第一大客戶的營收爲1.32億元,同比下降近四成。

與康希通信極爲相似的酉立智能,第一大客戶爲其貢獻的業績佔比都很高,未來會不會出現同樣的問題?誰也保證不了。

研發能力明顯不足

酉立智能深耕光伏行業,從光伏ETF(515790.OF)的走勢曲線當中可以看出,近年來行業景氣度不夠,企業“內卷”程度上升。

爲押注新技術以應對市場競爭和行業變化,大部分光伏企業無論在原材料還是設備上都加大了資金與研發投入。2024年光伏設備行業的研發總費用達到46.2億元。

在此背景下,2020年,酉立智能被蘇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蘇州市科學技術局、蘇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認定爲市級“企業技術中心”;2022年,公司被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認定爲江蘇省四星級上雲企業;2022年12月,公司經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認定爲江蘇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亦被蘇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認定爲2022年度蘇州市數字經濟示範企業;2023年,公司經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認定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23年12月,公司被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部門認定爲省級“企業技術中心”。

酉立智能雖然獲得了一系列技術類評定與稱號,但其研發投入卻相對較少,與其身份難以匹配。2022年、2023年、2024年,公司的研發投入分別爲506.56萬元、583.37萬元、1213.43 萬元,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佔比分別僅爲1.17% 、0.89%、1.66%。

與之相比,2022年至2024年,其競爭對手振江股份上研發費用分別爲0.92億元、1.26億元、1.37億元;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佔比分別爲3.18%、3.30%、3.50%。

截止報告期末,酉立智能擁有技術人員13人,佔員工總數的比例爲4.73%。根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所規定的“研發人員需佔企業當年員工總數的10%以上”,酉立智能明顯不達標準。此外,包括黃龍、史偉東在內的多位技術研發負責人員學歷僅爲大專,且年紀均不超過35歲,令外界對酉立智能的研發實力產生質疑。

酉立智能IPO前景如何?覽富財經網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