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郵:川普與中談判「恐在臺灣問題上讓步」 只爲換取2目標
▲川普與習近平2019年於大阪G20高峰會見面。(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吳美依/綜合報導
《華盛頓郵報》30日報導,美國總統川普爲了促成美中貿易會談並且推動「川習會」,開始軟化對中國的立場。前川普政府官員在內的國安專家擔心,華府可能爲此在臺灣及技術議題方面做出重大讓步。
報導引述10多名美國前任與現任官員說法指出,華府對北京態度軟化的具體舉措,包括勸阻臺灣總統賴清德8月訪問中南美洲友邦時過境美國,延遲臺灣國防部長顧立雄與五角大廈高官的會面,暫停對中國實施新的出口管制等。
這些知情人士們透露,賴清德原定過境德州達拉斯(Dallas)與紐約市,但川普政府希望賴清德避開大城市,並且限制其公衆參與。其中一人透露,「他們沒有說絕對不行,但設下太多限制條件,明顯不希望成行。」
▲美中貿易會談牽動全球局勢。(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華盛頓郵報》還提到,顧立雄原定前往華府,與美國國防部次長柯伯吉(Elbridge Colby)會談,未料行程在最後一刻遭到取消。知情人士透露,雖然美方仍與臺灣協調重新安排會談時間,但傾向將會議層級降到國防部長以下。取消會晤的時間點也恰逢川習通話之後,讓外界質疑美方是否因中方施壓而退讓。
兩黨批評人士警告,華府近期舉措可能削弱美國國安,並且影響地區聯盟。他們擔心的是,川普希望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削弱了華府在經濟、技術、軍事方面更有力與北京競爭的努力。
拜登政府的前國防部助理部長瑞特納(Ely Ratner)警告,「這些讓步傳遞危險訊號,也就是『美國對臺立場』是可以談判的。這隻會招致更多的北京施壓與脅迫。」
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資深研究員索博裡克(Michael Sobolik)也批評,「總統似乎更關心美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而非北京構成的國安疑慮。」
目前,五角大廈與國務院皆尚未迴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