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版《南京照相館》 日學者捐贈照片「悲壯口號」日侵華鐵證
▲ 日本學者捐贈給大陸廣東檔案館日軍入侵廣東歷史罪證照片 。(圖/翻攝 環球時報)
記者任以芳/綜合報導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在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80週年紀念日前夕,日本學者鬆野誠也將一批侵華日軍入侵華南的罪證史料捐贈給大陸廣東省檔案館,成爲侵華鐵證之一。
今年適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日本學者鬆野誠也將一批日軍入侵華南的罪證史料捐贈給大陸廣東省檔案館。此次捐贈的檔案中,包括侵華日軍第18師團1938年(民國27年)入侵廣東的侵略罪行照片集(日軍1939年(民國28年)出版),以及第18師團1939年至1942年(民國31年)在華南地區侵略罪行照片集(日軍1942年出版)。
其中,民國31年(1942年)是抗日戰爭的艱難時期,也是二戰期間,同時也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的第二年,我國軍與同盟國並肩作戰。
▲廣東省韶關市翁源縣官渡鎮,日軍拍攝到的「七七抗戰陣亡將士、死難同胞紀念碑」。(圖/翻攝 環球時報)
因此,這批史料包含兩套極具歷史價值的侵略影像資料,這些照片均由日軍隨軍攝影師拍攝,原本作爲「戰功」的記錄,卻成爲今日揭露其罪行的鐵證,與近期上映的電影《南京照相館》所揭示的情況相似。
日軍在侵華過程中普遍設有隨軍攝影師,專門拍攝屠殺與侵略場景。廣東地區的這批影像,入侵廣東的日軍同樣配備有隨軍攝影師,進行類似拍攝記錄。可謂「華南版的《南京照相館》」,直觀展現了戰火下的滿目瘡痍。
更爲珍貴的是,這些照片中記錄下了中華兒女在斷壁殘垣上書寫的抗戰標語與口號。這些文字雖然簡短,卻飽含血淚與悲壯,彰顯了華南人民在日軍鐵蹄下依然不屈抗爭的精神風貌。
從「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到「誓死保衛家園」、「倭寇還我河山」,包括在廣東省韶關市翁源縣官渡鎮,日軍拍攝到的「七七抗戰陣亡將士、死難同胞紀念碑」,標語字跡或粗獷或顫抖,皆成爲那段歷史最真切的見證。
▼ 廣東省清遠市英德市青塘鎮,日軍拍攝到的抗戰標語,「倭寇還我河山!」。(圖/翻攝 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