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堰塞湖溢流前「通報時間線」曝光 消防署:民眾1樓罹難檢介入瞭解
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洪水衝進光復鄉市區,泥流摧毀住戶家園,一大早住戶忙着清除淤泥,清出的爛泥在家門前堆成小山。記者杜建重/攝影
行政院會今天聽取內政部及農業部針對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事件進行報告。消防署長蕭煥章表示,9月23日凌晨氣象署就研判降雨可能造成溢流,中央在當天清晨就通報縣府併發送細胞簡訊,當地警車、消防車也沿街廣播提醒避難,對於爲何仍有民衆在一樓罹難,檢方已經介入瞭解,後續也會有一連串調查。
蕭煥章指出,在9月23日下午4點30分堰塞湖溢流之前,內政部長劉世芳曾經4次聯繫花蓮縣長、副縣長等首長,民政系統共通報14次,消防署傳真通報10次。
根據消防署資料,9月21日陸上警報發佈前,於下午3點針對堰塞湖撤離和花蓮縣府秘書長進行視訊會議,22日早晨7點,林保署即發佈紅色警戒細胞廣播。9月23日凌晨由於氣象署研判颱風帶來豪雨,可能造成堰塞湖溢堤,因此消防署在凌晨4點召集氣象署、科技中心、農業部和原民會等研商溢流因應措施。
蕭煥章說,當天清晨5點30分消防署以傳真通報花蓮縣政府,清晨6點開始,林保署也陸續發佈3次紅色警戒細胞廣播和電視、廣播插播。由於當地社區廣播「有點問題」,因此還派出警車、消防車沿街廣播提醒民衆撤離。
內政部長劉世芳說,她在9月初就委託前部長李鴻源等水利專家召開會議,不管陽明交大或臺大等團隊,都認爲應該最大標準處理疏散撤離,當時也邀請花蓮縣府秘書長率領團隊參與討論,透過國科會科技中心和農業部套繪出1837戶名單,已經在21日前提供給花蓮縣府及其他單位,儘量保全最多人命安全。
根據臺大團隊模擬的溢流影響區域以及科技中心套疊圖層後,估計在光復、鳳林及萬榮等3鄉鎮要通之1800戶,施後又再追加37戶達1837戶,人數8524人,其中前往收容所185人,依親3100人,垂直避難5239人。
劉世芳指出,要求撤離8000人並不是9月21日晚上才通知花蓮縣府,而是在之前2天就已確認最高標準擴大撤離的對象。她強調,發佈紅色警告單就是強制撤離,可能動用鄉鎮公所、警消人員等,一定要請民衆離開危險的地點。
外界質疑,有民衆反映沒有收到撤離通知?而且多數罹難者都在一樓被發現,質疑垂直避難的做法是否恰當?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說,這次疏散有5000多人採垂直避難,但若家中沒有兩層樓以上,就必須離開住所避難。
蕭煥章說,對於14位罹難者,地檢署檢察官已經介入瞭解,消防署也嘗試從中央部會蒐集到的訊息提供檢方參考,對於是否依照是否照水災保全計劃和通報計劃執行,後續的行政和刑事責任,還會有一連串調查。
內政部長劉世芳。圖/行政院提供
消防署統計,在9月23日下午4點30分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之前,內政部長劉世芳曾經4次聯繫花蓮縣長、副縣長等首長,民政系統共通報14次,消防署傳真通報10次。圖/行政院提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