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2災民受困 衛福部首啓動「無人機送藥」3分鐘到手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嚴重災害,衛福部昨首度出動「無人機」成功送藥。(圖/衛福部)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嚴重災害,衛福部昨首度出動「無人機」成功送藥!衛福部資訊處長李建璋指出,2名安置在太巴塱國小臨時收容所的受災戶,一人下背痛發作、一人痛風急性發作,急需用藥,無人機昨下午4點出動,從花蓮光復糖廠起飛,僅花3分鐘就將藥物精準送到病患手中。
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導致多處交通中斷,李建璋說,風災發生後,衛福部第一時間在災區附近成立醫療救護站,花蓮慈濟醫院迅速配合在光復鄉設立臨時衛生站,啓動遠距醫療服務,讓災民能視訊與醫師連線診療。然而,即使可以視訊看診,藥物配送始終是最大難題。
無人機送藥需配合多項技術限制,如飛行距離須在10公里以內、全程需具備5G網路覆蓋、載重不得超過3公斤,且風速須小於七級。(圖/衛福部)
爲了解決「最後一哩路」的送藥問題,無人機團隊2天前進駐花蓮,留宿當地待命,進行訊號測試、航線規畫等準備,接獲需求後,獲地方指揮官與民航局覈准,昨天下午4點正式出動,成功運送藥物,達成臺灣首次在災害現場實際應用「視訊醫療結合無人機送藥」的創舉。
李建璋表示,災區的2名病患接受醫師視訊診療後,所需藥物原本開車需要2個多小時,但交通中斷「連送都不可能」,透過無人機,自花蓮光復糖廠起飛,飛行3公里、僅用3分鐘便精準送達太巴塱國小,將藥品準時送到病患手中。
李建璋說,這2名病患都是受災戶,被安置在太巴塱國小臨時收容所,一位是71歲婦人,長期下背痛、做過脊椎手術,行動不便,因疼痛發作, 所以透過視訊看診,另一位則是40歲男性,有痛風的慢性病,也是因急性發作需要緊急藥物。
衛福部指出,無人機送藥需配合多項技術限制,如飛行距離須在10公里以內、全程需具備5G網路覆蓋、載重不得超過3公斤,且風速須小於七級,種種嚴苛條件,使這趟飛行充滿挑戰。這次在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的無人機首航,不只完成藥物配送,更展現科技在災難中打破限制、守護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