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增派2部立醫院馳援花蓮災區 進駐安置所服務
與花蓮縣衛生局討論評估,今(27日)起,再增派部立臺北醫院、部立桃園醫院醫療團隊進駐光復太巴塱教會(Tafalong a kiwkay)安置所。圖爲源源不斷的志工27日前往災區協助民衆清理家園。(範揚光攝)
9月23日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發生後,衛生福利部啓動緊急醫療支援,繼花蓮醫院及玉里醫院後,經與花蓮縣衛生局討論評估,今(27日)起,再增派部立臺北醫院、部立桃園醫院醫療團隊進駐光復太巴塱教會(Tafalong a kiwkay)安置所,每日上午及下午各安排5名醫護人員提供服務。
因應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醫福會林慶豐執行長受命擔任衛生醫療組總指揮,責成花蓮醫院及玉里醫院分別於大全收容中心、光復糖廠設立醫療關懷站、安心小站。
醫療關懷站自啓用以來,主要協助安置民衆與當地居民處理外傷、急性病痛及慢性病藥物中斷等問題。花蓮醫院醫護團隊分享,一位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高齡長者,因緊急撤離未能攜帶每日必需的保養性支氣管擴張劑,醫師江俊宜、護理長何妙芬及護理師張思婷,立即聯繫院內藥局調度藥品,並於隔日送達,解除斷藥疑慮。
安心小站則同時提供醫療服務與心理安撫,協助災民穩定情緒。近日,一位母親帶着小男孩前來,孩子夜間無法安睡,但起初否認害怕,直到在心理師陪伴下,逐漸說出因洪水驚魂未定的恐懼經驗,心理師也肯定男孩母親在夜裡的擁抱與守候,成爲最直接的安全感來源,讓孩子勇敢表達心聲。
衛福部也提醒,災後兒童常出現夢魘、害怕聲響或情緒不安,皆屬常見反應。父母的陪伴、傾聽與擁抱,是最重要的支持;若症狀持續影響生活,建議尋求專業心理師協助,共同守護孩子的心靈健康。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服用精神科藥物,請勿自行停藥!衛福部24小時安心專線: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