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收購之王”KKR入局大窯汽水?

《科創板日報》7月18日訊(記者 徐賜豪),消費併購熱升溫。

市場監管總局7月16日發佈的《2025年6月30日—7月6日無條件批准經營者集中案件列表》顯示,KKR公司收購遠景國際有限公司股權案已於2025年7月4日辦結。

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官網6月20日發佈的詳細信息則表明,KKR通過新設特殊目的公司Dynamo亞洲控股II私人有限公司,間接收購遠景國際85%的股權。而遠景國際的董事名爲“WANG, QINGDONG”,與大窯汽水的創始人兼董事長王慶東的拼音拼寫一致。

針對此事,《科創板日報》記者向KKR和大窯方面求證,暫未獲得迴應。

收購傳聞漸明:KKR入局大窯

據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官網6月20日發佈的《KKR公司收購遠景國際有限公司股權案》顯示,KKR通過其新設特殊目的公司Dynamo亞洲控股II私人有限公司,間接收購遠景國際有限公司(Vista International Inc.,下稱“遠景國際”)85%的股權。

相關資料顯示,遠景國際於2024年在開曼羣島成立,其最終控制人爲自然人,主要業務爲在中國境內主要從事飲料業務。其中,2024年,遠景國際在中國境內碳酸飲料市場的份額位於5~10%的區間。遠景國際的董事名爲“WANG, QINGDONG”,和大窯汽水的創始人兼董事長王慶東的拼音拼寫相同。

天眼查工商資料顯示,內蒙古大窯飲品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16年,由大窯嘉賓飲品股份有限公司100%持股,而大窯嘉賓飲品股份有限公司又由上海蒙清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持股78.7459%。大窯汽水創始人兼董事長王慶東持有上海蒙清企業管理有限公司85%的股份,是大窯飲品的實際控制人,股權穿透後的持股比例爲67.984%。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內蒙古大窯飲品有限責任公司還是大窯嘉賓飲品股份有限公司,均未進行過外部融資。

今年1月份就有消息傳出大窯正籌備最快2025年下半年在香港的IPO,目前正與諮詢機構接觸,預計募資規模多至5億美元。當時大窯方面相關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公司以經營發展爲主,暫未考慮IPO事項。

而KKR被稱爲“華爾街收購之王”,1976年在美國成立,是一家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私募股權公司,主要從事投資業務。2005年,KKR正式進軍亞洲市場,2007年在北京開設辦公室,開啓其在中國的投資版圖擴張。

多年來,KKR在中國投資了衆多知名項目,涵蓋多個領域。在互聯網領域,投資了字節跳動(今日頭條);在電商領域,參與了興盛優選的投資;教育領域有火花思維;食品行業投資了乖寶集團、聖農發展、粵海飼料;農業領域佈局中糧肉食、現代牧業;酒類流通領域則有華致酒行等。

據KKR開德微信公衆號,KKR投資集團合夥人孫錚在接受採訪時透露,自2018年起,KKR在中國市場的投資重點從少數股權轉向併購控股型投資。對於併購標的,孫錚表示,行業規模並非首要考量因素。KKR更傾向於選擇行業相對成熟、競爭格局穩定、市場份額集中的行業。在這些行業中,具備較高定價權和盈利水平,且存在管理和運營效率提升空間的企業,是KKR的重點關注對象。

針對此事,《科創板日報》記者致電KKR方面,接線人員表示針對此事沒有迴應。而記者向大窯方面求證,截至發稿暫未獲得迴應。

消費領域發生多起併購****

除大窯汽水可能被收購外,自去年以來消費領域發生多起併購事件。

德弘資本以123億元接受阿里持有的高鑫零售;名創優品以62.7億元收購永輝超市29.4%股權。最引人注目的是星巴克中國業務,自2024年釋放出售信號後,迅速成爲資本市場的焦點。

據知情人士透露,截至2025年7月,已有近30家機構參與競購,包括高瓴資本、凱雷投資、信宸資本、KKR、大鉦資本等知名玩家,交易估值一度攀升至50億至100億美元。

泥藕資本創始合夥人汪小康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消費行業併購浪潮的爆發,是政策、產業、資本與消費市場四重變革共同作用的結果。從企業層面看,通過併購可以實現技術升級、渠道拓展和生態構建,從而更好地應對消費理性化、健康化、場景化等趨勢。例如,企業併購可以獲取新的技術,提升產品品質和生產效率;拓展銷售渠道,擴大市場份額;構建產業生態,實現協同發展。

資本方面,併購爲資本提供了退出渠道和生態卡位機會,使其能夠分享行業增長紅利。在投資項目發展到一定階段後,資本需要通過併購等方式退出,實現投資收益。同時,通過併購參與行業生態佈局,資本可以在行業中佔據更有利的地位。

政策層面,通過降低門檻、引導資源向新質生產力聚集,推動消費行業從規模擴張轉向價值深耕。政策的支持爲消費行業併購提供了良好的環境,鼓勵企業通過併購實現轉型升級。

汪小康認爲,這一併購浪潮不僅將重塑行業格局,還將推動中國消費企業從“規模擴張”向“價值創造”轉型,爲全球消費市場注入新動能。中國消費企業通過併購拓展海外市場,提升國際競爭力;外資企業通過併購深化本土布局,更好地適應中國市場。這種雙向互動將促進全球消費市場的資源優化配置和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