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警示英偉達 “不可避免的” 增速放緩即將來臨

來源:環球市場播報

在第二季度,科技巨頭(Big Tech)對人工智能的鉅額投資繼續推動英偉達(Nvidia,股票代碼 NVDA)數據中心業務快速增長,但華爾街已開始警示該業務存在增速放緩風險,並關注這一趨勢對這家 AI 芯片製造商的影響。

英偉達在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季度文件中表示,在截至 7 月 27 日的三個月裡,其數據中心業務營收總計 410 億美元(略低於華爾街預期),其中大型雲服務提供商貢獻了約一半的營收。

數據中心業務是英偉達最大的營收來源。該業務向雲服務提供商銷售 AI 芯片及服務器,這些提供商將英偉達的 AI 圖形處理器(GPU)和服務器部署在數據中心,爲 OpenAI 的 ChatGPT 等人工智能軟件遠程提供算力支持。

第二季度,科技巨頭在英偉達營收中的佔比高於上一季度及去年同期。英偉達稱,第一季度大型雲服務提供商在其數據中心營收中的佔比 “略低於 50%”;而根據公司文件,去年這類客戶在該業務營收中的佔比處於 45% 左右的區間。

科技巨頭中的頭部企業是推動這一支出的核心力量。彭博社最新估算顯示,按年化計算,微軟(MSFT)、元宇宙平臺公司(META)、亞馬遜(AMZN)和谷歌母公司字母表(Alphabet,股票代碼 GOOGL、GOOG)合計貢獻了英偉達超 41% 的營收。

這些公司已大幅增加對 AI 的投資,並在最新季度財報中上調了資本支出預期。這四家企業計劃在 2025 財年累計投入 3640 億美元。

而英偉達的風險也正源於此。

斯提夫爾(Stifel)分析師魯本・羅伊(Ruben Roy)在給雅虎財經(Yahoo Finance)的郵件中表示,英偉達 “最大的風險” 在於科技巨頭暫停資本支出,“儘管從各類供應鏈調研情況來看,我們認爲 2026 年之前這種情況不會發生,但這一風險本身是不可避免的”。

威廉・布萊爾(William Blair)分析師塞巴斯蒂安・納吉(Sebastien Naji)也向雅虎財經指出,AI 支出的任何放緩都將給英偉達帶來 “重大風險”,但他補充道,“多數指標顯示,未來幾年 AI 投資仍將保持強勁增長”。

DA 戴維森(DA Davidson)分析師吉爾・盧里亞(Gil Luria)表示:“只要雲服務提供商的客戶願意租用算力,這些提供商就會繼續投資。”

他補充道:“如果算力需求減弱,他們可能會放緩支出,但目前這種情況尚未發生。” 不過盧里亞也承認,截至目前,科技巨頭的客戶在 AI 投資上幾乎沒有產生回報,甚至處於虧損狀態。

近幾周,關於 AI 支出可能減弱的擔憂日益加劇:麻省理工學院(MIT)一份報告顯示,95% 的企業未從生成式 AI 中獲得回報;此外,OpenAI 首席執行官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稱當前存在 “AI 泡沫”。這些消息在上週引發科技股短暫拋售,進而加劇了市場擔憂 —— 科技巨頭可能會減少對 AI 基礎設施(包括芯片和服務器)的支出,這將對英偉達造成衝擊。

就英偉達自身而言,該公司表示其 AI 芯片正面臨 “全球需求飆升” 的局面,最新的 Blackwell Ultra GB300 服務器將於 2025 年下半年全面上市。

8 月 27 日(週三)晚間,在第二季度財報發佈後的分析師電話會議上,英偉達 CEO 黃仁勳(Jensen Huang)表示:“我們正看到市場對 AI 的關注度和需求都達到了極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