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美國時代 十年混亂
(圖/美聯社)
新加坡總理黃循財警告,全球將迎來一個後美國秩序的「混亂」過渡期,爲期可能10年。之前很多人已隱約有此感受,經黃循財一針見血地點出來,世局將出現重大變化的趨勢益發清晰。
黃循財指出,這段過渡期將混亂且難以預測,因爲美國正退出其全球保險人角色,但沒有其他國家有能力或願意填補這個真空。事實上,就國際權力版圖變化的走向而言,近年來最重要的變化就是中國強勢崛起,在經貿、科技與軍事上迅速趕上美國。無論雙方再怎麼重申「太平洋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個大國」,沒人會把好聽的場面話當真,美中註定要陷入一山不容二虎的對抗。
在蘇聯解體之後,西方自以爲取得了文明發展的勝利,相信自己那套思維、價值和治理模式是人類的標準答案,西方會是永遠的勝利組。這種優越感讓美國始終不把急起直追的中國當回事,坦白說,還是川普在第1個任期明明白白指控中國,美國人才從對中國的隱隱不安,轉而醒悟出大勢不妙。
拜登的策略是聯合盟友圍堵中國,形成一種新冷戰防線,但中國不是昔日的蘇聯。當年蘇聯經濟太弱,撐不住長期軍備競賽,中國卻成功經濟轉型,貿易網深入滲透全球,科技爲了突破美國製裁而不斷進化,如今除了半導體等少數領域之外,中國在很多領域甚至領先美國。
最重要的是,國際政治固然合縱連橫,但最終要以實力來說話。中國的軍事力量飛快成長,如今邁入3航母時代,實質上已經把美國擠壓回第二島鏈。趨勢很明顯,在看得見的將來,美國會被迫退出西太平洋的東亞地區,同時也宣告美國作爲全球唯一超強的時代告終。
這是大勢,除非美國堅持要和中國來個硬角力,爲退出西太平洋的過程增加一些波折,但美國無論再怎麼拉高與中國的抗衡,都不願正面衝突,仍舊依循核大國不交戰的默契。何況,東亞畢竟不是美國的利益核心區,自家美洲或同爲白種人的歐洲,相較起來更重要。
川普本人,則是10年混亂的另一個重要催化劑。他心中只有「美國優先」,認爲盟國都在佔美國便宜,美國出錢出力扮演世界老大哥根本是當了冤大頭。他的關稅戰對盟友毫不手軟,還威脅軍事經費不足的歐洲國家,俄國大可爲所欲爲。拜登的抗中連線被他一夕拆解,長久以來西方以美國爲領導的權力架構也爲之動搖。
更深遠的,是川普不相信西方向來自豪的民主、人權、自由貿易理念,曾是自由民主標竿的美國,如今視過去珍惜並堅持的價值如敝屣。而另一方面,中國式的治理模式卻能在混亂世局中維持穩定與成長。昔日受到廣泛信仰的普世價值,一方面被最具指標性的美國領袖所拋棄,一方面在不同治理模式對照下失去了不容懷疑的崇高地位,這對整個時代的信念,具有毀壞性的衝擊。
黃循財講得很直白,全球將迎來「後美國」秩序的混亂過渡期。的確,美國已從神壇跌下,而在美國勢力被迫退出西太平洋後,臺灣難道還期待困境會奇蹟般解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