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三公投在即 學者:川普隔海提醒?

美國總統川普誓言全面封殺風力、太陽能發電,怒嗆再生能源是世紀大騙局。(美聯社)

川普近日誓言封殺新建風能與太陽能計劃,旅美政治學者翁履中評論,這番言論看似情緒化,實則直指能源政治的核心:能源不僅是技術議題,更是戰略資源與地緣政治的較量。在即將舉行核三廠重啓公投之際,幽默點評「川普真的看見臺灣了?」

翁履中指出,川普把市場重新讓給化石燃料,同時積極推動傳統能源出口。川普也公開看好小型模組化核電(SMR)的前景,藉此將能源政策塑造成「既能獲利,又能強化地緣政治影響力」的組合。這並非技術之爭,而是一個明確的政治選擇:能源是一種戰略資源。

在臺灣脈絡下,翁履中認爲有兩層啓發。首先,臺灣近年大量進口美國天然氣,若能進一步尋求小型核電技術合作,不僅促進能源多元化,更可能成爲深化臺美關係的實質橋樑。其次,臺灣的能源辯論常陷於「核安對綠能」的二元對立,但事實上兩者都存在風險與成本。真正的關鍵是,如何在政治現實下找出兼顧供電穩定、國際合作與經濟發展的合理搭配。

翁履中最後幽默點評:「難道川普真的看見臺灣了?」因爲臺灣本週末即將舉行核三廠重啓公投,川普此刻高調批評風能與太陽能,似乎「隔海提醒」臺灣--綠能不足時,核電可能仍是選項。他總結道,在美國眼中,能源並非邊緣議題,而是臺灣安全的根基。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昨也說,全世界的共同趨勢都認爲必須繼續使用核能,再批民進黨完全違反世界潮流;國民黨立委賴士葆呼籲「川普在講,賴清德要聽」,要賴總統趕快回頭是岸,823一起投下核三重啓同意票。

民衆黨主席黃國昌也表示,連川普都稱,美國發展光電造成的負面效應,導致良田美地沒了、電價不斷攀升,面對這樣的問題,民進黨還打算繼續把頭埋在沙子裡,當鴕鳥視而不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