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三公投在即 專家:最快1年可恢復到停機待命狀態
葉宗洸表示,最快1年核三發電機組就可以恢復到停機待命狀態,假如這次公投通過。圖/截取自POP Radio YouTube頻道畫面
核三重啓全國性公投8月23日登場,中選會8月7日起舉辦5場電視發表會或辯論會,正方代表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葉宗洸表示,最快1年核三發電機組就可以恢復到停機待命狀態,假如這次公投通過,至少應該要維持停機待命狀態,也才能做到總統賴清德之前說的「核能緊急備用」。
葉宗洸今早在《POP撞新聞》受訪表示,臺灣之所以需要核電,是因爲臺灣98%能源都依賴進口,核電屬於半準自產能源,現在進入非核家園,政府又把能源押在天然氣,這樣的情況下就會有能源安全。能源政策可以是多元,但島國是獨立電網,核電可以維持基本的能源安全,這也是爲何美國說臺灣至少要保持1座核電廠,因爲當天然氣進不來的話,至少還能維持基本供電。
葉宗洸說,如果核三發電機組平時有維護,也有定期測試的話,最快1年的時間就能恢復到停機待命狀態,也能隨時啓動發電。回顧賴總統選前被學生問到爲何一定要非核,總統說核電機組都是備而無用,因此重點在於要讓核電機組變成停機待命狀態,這樣緊急下才能使用,但現在機組處於除役狀態,測試也都停止了,要如何今天下令明天緊急發電?至少這次公投通過後,就應該也要維持停機待命狀態。
葉宗洸表示,核廢料部分,用過燃料棒會先放到溼式儲存槽,然後移到乾式貯存槽40年,國際上很多核能先進國家都有乾式貯存場,但很多都沒有放到最終處置場,因爲用國核燃料90%都能再利用,當第4代核電技術,也就是熔鹽反應器出來時,這些用過核燃料就能再來使用,沒必要直接放到最終處置場,目前全世界只有芬蘭不打算繼續使用用過核燃料,而是把核燃料放到最終處置場,這也是一種作法。臺灣因爲最終處置場選址條例還沒立法完成,因此連現勘都還無法執行。
葉宗洸說,今年6月帶團到韓國,韓國的最終處置場已經在運作,韓國政府的作法是將國營電力公司總部直接遷到慶州當地,政府的做法是提供大量補助,其中3億美金直接給地方政府,另外30億美金用於和企業合作加速地方繁榮,對此韓國也辦過公投,同意票數高達88%,因爲有看到安全性。
至於有反核團體稱地震會造成核災,葉宗光澄清,核三廠耐震係數是0.72G,而7級大地震是0.35G,不到核三廠耐震係數的一半,如果還有人再說大地震會毀壞核電廠的結構完整性,這樣的人就是在詛咒臺灣,也是不負責任的臆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