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超瓊確實比宗馥莉更高明
宗慶後離世才短短月餘,宗馥莉就從被人從娃哈哈繼承人的位置上推了下去。
明明幾個月前,她還在宗慶後的追思會上發表接班宣言。
任誰不嘆一句世態炎涼,人心不古?
作爲看客的我們都耐不住想替宗馥莉叫屈,更別提她本人了。
其實宗馥莉算得上是出生即富貴,雖然不是豪門世家女,但她出生後沒幾年,宗慶後就從普通業務員變成了經銷部經理。
6歲的時候,宗慶後就創辦了娃哈哈營養食品廠。
雖然從小父母忙於創業,給她分配的時間不多,但她的物質生活其實絕對算得上公主。
14歲的時候就獨自一人前往美國讀書,大學還主修的國際商務。
宗慶後只有這一個女兒,他精心栽培着培養着女兒接班。
宗馥莉的人生也確實按着這個進度條向前,22歲剛畢業就進了娃哈哈工作。
在他還在世的時候,讓女兒拿到娃哈哈的核心業務,成爲娃哈哈的實際掌權人。
甚至在他去世前兩年的時候,宗慶後就有意讓出領導權,全由宗馥莉負責,而他則在幕後給女兒出謀劃策。
宗馥莉就是從出生那一刻就註定要繼承家產的豪門貴女。
但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這麼順當的劇情也會中途出岔子。
接任不足五個月,宗馥莉就疑似被架空。
她突然的發出一份新公告,“因部分股東對本人管理哇哈哈的合理性提出質疑,致使本人無法履行對娃哈哈的管理職責”
這就難免被人腦補出一場“天之貴女一朝落馬,沒了老父親的照拂,成了人人可欺的可憐孤女”的劇情。
直接觸及大多數人的雷區:欺負孤女、男人欺女,開始站隊爲她抗議。
不知道是輿論真有作用,還是娃哈哈本就內部另有棋盤,反正宗馥莉突然又宣佈了迴歸。
宗馥莉還是貴女。但貴女落馬被欺絕戶的戲碼似乎要上演了。
其實這種千金落馬的戲份並不常見,略有些資產的家庭都知道在擇定繼承人後,給夠股份安排輔臣傳棒接力。
更別提宗家這種大富之家。
所以宗馥莉這種逆風局,根因其實也不能全都算到她一個人頭上,
很多人包括我,在沒查資料之前都覺得娃哈哈應該是家族產業,女承父業再正常不過。
股份移交繼承,誰能擋住宗馥莉做繼承人的路?
但事實是,娃哈哈還真不是宗家獨有。
第三大股東是娃哈哈的其他員工以及管理者,總計佔股24.6%。
也就是說,雖然宗慶後是實際管理者,但他的股份佔比並不足以在娃哈哈擁有絕對話語權。
宗馥莉至多隻能繼承這29.4%的股權,想要繼承父親管理者的位置,還需要第一大股東和第三大股東的支持。
所以宗馥莉“繼位”倒也不算名正言順,有爭議有反抗有推拉下臺一點都不奇怪。
她是很典型的學院派,學歷夠高,但基本上是紙上談兵。
雖說也在基層輪轉,但到底實際操盤她只接觸過娃哈哈這一門產業。
不管是基層工作還是管理經驗,實際上她所傳承的都是父輩的經驗,還有書本上的知識。
她所對標的應該是職業經理人,而大多數職業經理人的工作內容包括了組織管理、業務管理、風險評估甚至還有員工的心理激勵等。
這需要一套非常完善的培養機制,在篩選職業經理人的時候也會在大批的高精尖優秀人才之中尋找。
宗馥莉資歷尚淺,而且沒有見識、參與過真正的商戰之中其他管理者的解決方法。
而且她的身上還有個致命問題,宗慶後培養繼承人的方式有缺陷,
宗馥莉還沒完成從千金貴女思維到女企業家思維的轉變。
如果把宗家培養繼承人的方式,和其他豪門相比,其實是能發現明顯區別的。
遠的不說,就聊賭王家。
何超瓊並不算被自小栽培的,賭王只是勒令子女讀商科何超瓊纔有了這層背景。
但何超瓊很聰明,她靜靜的跟着父親學習接人待物、管理人員、商務公關的方法,積攢得當時機一到立馬另起爐竈。
1988年,何超瓊不利用父親的資金、人脈支撐,創辦了天機公關公司。
很多聽從何超瓊公關建議的品牌大獲成功,諸如LV、萬寶路、本站,甚至還有娃哈哈都是她的忠實客戶。
1995年,賭王產業遭遇困境,家族旗艦公司信德船務由於經營模式陳舊,信德已經虧損過半。
繼續經營,眼下頹勢無異於用錢砸水花,放棄經營,陳舊老派無法接受。
賭王注意到何超瓊的優秀,她才被臨危受命,"各位叔伯,請放心,我絕不會虧待你們!"這是何超瓊當時給出董事會的承諾。
她裁員、招聘新員工、重新投資,手腕鐵血但收效甚好。
2007年,何超瓊斥資10億聯合美國美高梅集團建設澳門美高梅酒店,開展自己的博彩業務。
當美高梅中國在香港上市後,市值直線暴漲,回報率高達18倍以上,成了香港女首富。
這些成績擺在眼前,才讓賭王在一衆兒女中最終選定她爲繼承人。
沒有長公主空降,沒有排除萬難接力棒般的公司交給女兒,賭王更像個公正且冷血的判官。
沒有早下預設,他在角鬥場等待着最終突破廝殺帶着血氣的孩子,然後交過去。
只有真正見過風雨,啃過血肉,刀尖打滾過的人才能保證即便未來血雨腥風,還能穩步前行。
選擇“狼性”培養繼承人的豪門並不少見,賭王家是如此,嘉裡集團的郭家也是如此。
創始人郭鶴年被稱爲亞洲糖王、糧油大王,金龍魚和香格里拉酒店都誰他家的產業。
名門貴女自然百般栽培,一路名校大學還進了哈佛。
正是這些經驗幫她積累了繼承人的資本。
但問題是她並不是原配生的,頭頂上還有兩個哥哥。
有時候真得佩服她命好,本人夠出色,還趕上兩個哥哥都是棒槌。
大哥郭孔丞沉迷情愛,因被迫和鄧麗君情斷鬧得翻天覆地;
郭惠光有了出頭機會。
她不僅積極參與拓展商業版圖,還定期親自打掃客房,佈置主題排隊,和主廚一起學做菜,挑戰2分鐘疊酒店動物毛巾。
2012年短短半年內,她就牢牢握住超過11%的權益,僅次於大哥郭孔丞。
2017年,郭孔丞正式卸任香格里拉董事長一職,交由郭惠光接任。
郭惠光是如此,何超瓊也是如此。
她們謀定後動做事狠絕,不打無準備的仗,從接收企業到現在幾乎很少聽說她們投資失敗,或者內部管理混亂的新聞。
何超瓊曾經接受採訪的時候就回答過關於家族繼承人的問題:
“我認爲家族繼承人應該是由我爲我們家族爭取更多機會,讓我們的成員能夠加入國家大的梯隊”
郭惠光更是如此,她處境尷尬,自小和媽媽被放逐到異國長大,還能在拉大哥二哥下馬後維持住集團安穩。
對比起來,宗馥莉的狀態就更像涉世不深的小女孩。
他是把所有的東西都準備好,捧到女兒面前,替她掃平了所有的障礙,扶上馬,送一程,再加幾錠金元寶。
所以難保宗馥莉心高氣傲歷練不足,甚至當年剛留學回來放下狠話:“我不繼承娃哈哈,我要賺錢收購娃哈哈”。
但事實證明,沒有在社會滾打過的精英也還是成不了事。
其實宗馥莉參與娃哈哈決策多年,並不是什麼都沒做,但這些年她所參與的項目基本都以失敗告終。
很早之前她推出過一款飲料,用的是她自己的英文名kelly,但定價太高根本進入不了市場,項目流產。
當時娃哈哈說要在幾年之內蓋好100個商場。不過很快歐娃市場就失敗了,宗馥莉虧掉了17億。
後來娃哈哈營收開始下滑,宗馥莉希望通過上市來拯救公司。
其實宗慶後本人是不贊成的,他還公開表態過哇哈哈的四不政策,“不貸款,不上市,不設副總裁,不做房地產”
但愛女之心拳拳,宗馥莉要做房地產,宗慶後默許了;
宗馥莉又要借上市創收,他甚至爲女兒站臺,他說如果時機合適,也可以把公司去上市。
但宗馥莉沒有按部就班,反而在香港買了一個空殼公司,希望以後借殼上市。
唯一盈利的是她的童裝生意,但宗慶後也提到過做這行非常辛苦,折騰一年可能也就賺2、3千萬。
於是項目很快就草草收場。
本就資歷不明,很難讓老臣信服,她還不太會處理人際關係。
宗慶後的管理模式仁厚這點大家都知道,所以一貫有“情懷企業家”的稱號。
但宗馥莉卻反其道,以西化的方式管理,不講人情,只看效益。
其實她自己接受採訪的時候,對自己的形容詞也是“兇殘”。
還是宗慶後又悄悄把人都請了回來,還告訴宗馥莉不得開除45歲以上的員工,纔沒鬧出大亂子。
但宗慶後去世後沒人替她收拾爛攤子了,她的問題就被暴露出來。
比如說之前是早九晚五上班,午休1.5小時,宗馥莉上任後改成了早上班半小時,午休縮短成1小時。
還一口氣給30多箇中層領導降職,逼退了不少員工。
就連宗慶後的得力助手潘家傑都從哇哈哈常務副總降到宗慶後紀念館當主任。
但如果能力不足又力道太猛,失了人心又難以爲繼,在沒人幫她掌舵穩固大後方的情況下,宗馥莉被拉下馬就很好解釋了。
不過既然還能迴歸,就代表還有機會,宗馥莉畢竟經歷過漫長的教育栽培,一朝失誤也不代表未來無望。
我非常喜歡誇她好命,因爲投胎聰明,大富之家的獨生女,父母的掌上嬌。但這絕不意味着她命好。
好命在命好之前,一個單單好命的人,不一定是最終能被誇一句命好,好命是一種不能修煉的被動技能,而命好,是可以通過歷練和成長擁有的主動技能。
完全沒有挫折也未必是件好事,人,至少是絕大多數的人都需要在逆境裡成長,以教訓爲師,認挫折爲友,纔有機會從0到1。
眼下,宗馥莉已經有了前者,我很期待看看她在逆境裡翻身重來到底能打出什麼驚喜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