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馥莉重歸娃哈哈,面對勁敵,她該如何反擊?

大小姐終究還是回來了。

7月22日晚,娃哈哈發佈聲明稱:

爲確保公司的平穩健康發展,經各股東友好協商,宗馥莉女士決定繼續履行娃哈哈集團的相關管理。

宗馥莉爲什麼能回來?

這裡無相君猜測,是大股東國資方面選擇了隱忍。

照理說,大股東其實可以隨着宗馥莉性子走,畢竟宗馥莉在娃哈哈已經鍛鍊二十年了,有沒有成績,有多大成績,大家都是有目共睹。

而且杭州上城區國資委早在去年,就已經對外釋放出要售出股份的信號。

也就是說,站在國資角度上看,變現股份的利益比自己經營要來得划算。

但今日的娃哈哈所面臨的境遇極其複雜。

從輿論上說,大衆依然認爲宗馥莉是宗慶後的合法繼承人。

宗馥莉之前出走,坊間就有議論,說是國資是“乘人之危”,宗老剛走,就對小宗下手,這對於已經走在下坡路上的娃哈哈來說,十分不利。

從實際利益上說,和宗馥莉的切割,也不宜急切。

一方面,大會剛剛結束,會上特別強調了要鼓勵發展非公有制經濟,還要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

所以在輿論上要給民營企業家吃定心丸,不能鬧矛盾。

另一方面,娃哈哈畢竟是家不錯的龍頭企業,對地方稅收、就業的容納,意義重大。

此外,小宗畢竟也是副董事長兼總經理,而且實際掌管着娃哈哈產業鏈上的企業——宏勝集團。

這是宗馥莉100%實控的中外合資企業,在宗慶後去世前,宏勝就是娃哈哈集團的代工廠。

根據相關數據,宏勝集團2022年營收達到了104.2億元、淨利潤14.7億元,如果切割小宗,短期內肯定會給整個集團帶來很大的影響。

當年健力寶空降董事長後導致集團節節敗退,就是前車之鑑。

所以娃哈哈的公告也說了“爲確保公司的平穩健康發展”,需要讓小宗去穩定人心,避免集團分裂。

所以說,宗馥莉的去留鬧劇,一邊是大小姐吃準了國資暫時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另一邊也是考慮到企業實際的經營和輿論壓力,大股東不得不向宗馥莉妥協。

宗馥莉的迴歸,讓娃哈哈得到了表面上的風平浪靜,但在飲用水市場上,各方早已殺紅了眼。

尤其是農夫山泉綠瓶純淨水的推出,更是直指娃哈哈的基本盤。

隨着夏日瓶裝水市場迎來銷售高峰,幾大瓶裝水企業的價格戰也逐步拉開。

農夫山泉、娃哈哈、怡寶、康師傅等多個品牌紛紛推出了各種促銷活動,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打折越發瘋狂。

在實體超市零食中,娃哈哈純淨水596ml一般是售價1.5元,怡寶555ml標價1.2元,而550ml的農夫山泉純淨水直接1元。

在活動促銷上,農夫山泉的綠瓶純淨水特惠價最低僅爲0.66元/瓶,而娃哈哈純淨水每瓶均價低至1.08元。

娃哈哈的價格戰能打過農夫山泉嗎?

從財報上看,沒有勝算。

2023年,農夫山泉全年總收益426.67億元,其包裝飲用水業務是農夫山泉最核心的業務,在營收中佔比曾常年超過60%,利潤率也是60%左右,有120億的盈利。

而同期娃哈哈營收雖然高達512億,比農夫山泉的營收高出了85億,但只有20億的盈利。

從營收的增長趨勢看,娃哈哈近年營收增長緩慢,2021年公司營收519億元,2022年營收512億元,很難難突破其2013年的783億元營收記錄。

增長遭遇了瓶頸。

反觀農夫山泉,依然保持着每年兩位數的營收增長率。

這也說明了在企業的成本控制、內部管理和企業組織力上,娃哈哈是不如農夫山泉的。

爲什麼很多小超市的老闆都喜歡賣農夫山泉的產品?

有媒體曾分析,一瓶2元的550毫升天然水,經銷商能拿到了1.29元的毛利,而農夫山泉每瓶的利潤僅在約7毛錢中騰挪,還要承擔最大頭的物流成本。

農夫山泉的戰術很直接,就是通過讓利經銷商來獲取市場份額。

當然,這種戰術的運用基礎,就是在成本的把控上做到了對同行的領先。

此外,農夫山泉的商業壁壘,也要比娃哈哈來得高。

在經典飲料大單品上,農夫有東方樹葉、茶π、尖叫、力量帝維他命水、水溶 C100、農夫果園等。

而娃哈哈只有激活、營養快線、爽歪歪、AD鈣奶。

在礦泉水市場,本來娃哈哈是有純淨水的口碑優勢的,但現在農夫也下場搞純淨水,並且用低價強行佔領用戶心智。

這對於娃哈哈來說,是個很大的衝擊。

儘管宗馥莉把創新當做重中之重,但所謂的創新,從來不是更換代言人,玩花式營銷那麼簡單。

娃哈哈的產品線已經太陳舊了,AD鈣奶和營養快線都是10多年前的產品。

宗馥莉既然在公開場合中說自己比較喜歡農夫山泉,那就要好好研究下對手的戰略邏輯。

今天娃哈哈面臨的局面可謂是“內憂外患”、“腹背受敵”。

宗馥莉能夠帶領娃哈哈,打贏這場背水一戰嗎?

留給她的時間,已經不多了!